原標題:潘碧靈:繁榮發展生態文化 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全國政協常委、民進湖南省委主委、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潘碧靈對中國網表示,生態文化體系是生態文明建設五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提倡繁榮發展生態文化,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潘碧靈認為,相對于生態產業、生態環境、生態人居等體系而言,我國生態文化體系的建設相對滯后,主要體現在:
一是生態文化領域作品少。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持續開展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為保護人類共同的地球家園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作為為社會主義服務和為人民大眾服務的文藝創作,理應真實記錄和描繪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進程,創作一批無愧于這個時代的優秀作品,但當下反映我國生態環境領域成就的文藝作品很少,尤其是與脫貧攻堅戰相比,差距較大;
二是生態文化領域作品質量不高。由于我國廣大文藝工作者較少關注生態環境領域題材的創作,不僅作品數量少,而且作品質量整體不高,尤其是缺乏《瓦爾登湖》、《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等生態環境領域的警世和精彩之作;
三是政策引導不夠。有關部門對生態環境文學創作的重視和引導不夠,在選題、資金、評獎、作品宣傳等環節都未把生態環境文化領域作品的創作列為重點,影響廣大文藝工作者對生態環境文學作品的創作熱情。
潘碧靈建議:
一、高度重視生態文化領域創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2020年11月,總書記在南京召開的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明確提出“要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強調文化建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極端重要性,各級各部門應高度重視,認真貫徹落實,充分發揮生態文化體系在生態文明建設五大體系中的基礎性作用。
二、加大對生態文化領域創作的組織領導和政策支持。各級黨委宣傳文化部門要切實加強對生態文化領域創作的組織領導,把生態文化建設列為重點內容,在指導思想、宣傳戰略、工作目標、選題安排、資金扶持、技術支持、評優評先和作品宣傳等方面予以整體安排,通過積極的文化創作,吸引全社會共同關注,培育廣大人民“珍惜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的自覺意識,大力謳歌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巨大成就、成功經驗和典型人物。
三、文化工作者要積極主動參與生態文化題材的作品創作。廣大文藝工作者要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情懷,以“要改造國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藝”的責任擔當,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發揮重要作用。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和成就,為廣大文藝工作者提供了大量的創作素材和源頭活水,廣大文藝工作者應充分利用這個豐富的寶庫,創作出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生態文化領域的創作有著其特殊性和專業性,真正優秀的生態文化作品,都是叩問自然的靜水流深之作,這樣就要求我國廣大文藝工作者去除浮躁,篤定恒心、傾注心血進行創作生態文化作品。
四、生態環境領域的學者要積極努力創作一些生態文化領域的精品力作。縱觀世界生態文化經典作品,《沙鄉年鑒》、《寂靜的春天》都是生態環境領域的科學家創作的,這就需要生態環境領域的科學家和學者,也要積極拿起手中的筆,與廣大專門的文藝工作者一道,共同創造出無愧于我們這個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精品力作。(伍策 一丁)
相關新聞
- 2021-03-09中國版“國際旅行健康證明”上線 外交部回應
- 2021-03-08黃河流域非遺保護展示中心將于今年10月開放
- 2021-03-08江蘇文旅市場紅黑名單出爐 4家被列入黑名單
- 2021-03-08江西智慧旅游升級 吉安4A景區WiFi全覆蓋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