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甘肅成縣人張威, 創造克制騎兵的撒星陣
什么是撒星陣?它是中國古代三大陣法之一,同八卦陣、鴛鴦陣一樣聞名。但人們不知道的是,撒星陣的發明者竟然是一位甘肅人。《宋史》中明確說,甘肅成縣人張威創造了撒星陣。那么,張威是如何發明撒星陣的呢?
本是成州一藥農
張威,字德遠,成州人(現在甘肅成縣一帶)。少年時候,張威家很窮,靠采藥為生,是個藥農。這在當時,也算是有一技之長的人,需要膽大心細,臂力眼力過人。
不過,他還當過逃兵。起初被選為先鋒,當了騎兵。軍中馬料多,按照規定,一匹馬給米五石,有些人就借機克扣馬料,張威就是其中之一。后來,克扣馬料事發,趕上軍中清查,張威因為害怕被查就逃走了。主帥派人找到他父親,讓把他找回來,送隆慶府后軍效力。由于長期采藥,他身體很好,協調性不錯,在軍中屬于勇士一類,有人愛惜他的才華,就調他去戍邊。
那時,宋軍全線處于守勢,基本固守西秦嶺一線,靖康恥,一直未雪。
張威參加了反擊金人的開禧北伐,他作為后軍的基層軍官,參加了此次大戰。雖然他作戰勇敢,多次取勝,但戰術上的勝利,終究無法扭轉戰略上的失利。好在,他積功成為中軍將領。當時,李貴率軍收復西和州時,張威率眾先上城墻,擊敗金人,后戰于板橋,遂取西和,升統制。
此戰后,張威名聲大振。自然也被調到了抗金第一線。駐守天水縣,阻擋金人南下之路,這里是金人西入四川的必經之路,戰事頻繁。張威屢立奇功,擢充利州副都統制。長期在軍中,逐漸積功上升。升調為荊鄂都統制,后改為沔州都統制,駐扎襄陽。
嘉定十二年,議和不足十年的宋金,再次發生大戰。
夜襲金軍獲大勝
金人分道入蜀,犯湫池堡,又犯白環堡。張威部將石宣、董照接連擊退。金兵繼續沿入蜀道路南下,試圖徹底奪取四川,先是犯成州,張威從西和退保仙人原(即仙人關)。局勢危急,興元都統制吳政戰死黃牛堡,李貴代政,退走武休,金人又破武休,陷興元,再陷大安軍。
此時,宋軍內部發生混亂,利州路安撫使丁焴聞金人深入,招張威東入救蜀,又派忠義總管李好古北上防御。誰知,李好古出魚關與統領張彪相遇,找由頭斬了張彪。張彪是張威的親弟弟,張威聽到消息,按兵不進。
好在,利州安撫使丁焴比較有決斷,在李好古入見的時候,以其擅殺張彪之罪,斬之。算是給張威一個交代。他不僅寫信給張威,還派進士田遂去見張威,說明情況。
張威感激,半夜突襲金軍,在金斗鎮破金軍。然后,派遣精銳出擊,他的部將石宣等大破金軍。金軍3000精銳和健馬都被殲滅,俘虜其將領巴土魯,大將包長壽聽到消息連夜跑了。
由此,張威名震一時,成為繼南宋中興四將之后的又一位名將。后來,他還參與平定了興元叛兵張福、莫簡的叛亂。
此后,西夏來約夾攻金人,朝廷上下以為是個機會,派遣王仕信和西夏人,相約準備攻取鞏昌(今甘肅隴西)。張威對此不大看好,他認為,金人勢力還是很強大,而西夏人搖擺不定,不可輕信。但朝廷命令下達,容不得他不干。
宋軍7路攻金,程信、王仕信與西夏軍會于鞏州城下,攻城不克,程信、張威遂轉攻秦州,無功而返。十月,宋軍各路停止進攻,王仕信被斬于西和州,張威被撤軍職,后病卒于利州。
駐守荊鄂創撒星陣
張威能征善戰,為兩宋時期少有的悍將。參軍之時,就以勇武著稱,后來成為中級將領后,更是沖殺在前。金人聽到他的名字都很害怕。善于打苦戰,臨陣酣戰,越是戰斗激烈,越是興奮,往往雙眼通紅,人稱“張紅眼”,又號“張鶻眼”。鶻是一種鳥,即隼,古代為部分隼屬動物。他因此也立了“凈天鶻旗”旗幟。
撒星陣就是他駐守荊鄂時創造的。撒星陣其實是步兵對付騎兵的一種戰術。金兵來攻,一軍即分為數十隊,金兵分散攻擊,又聞鼓相聚,忽分忽合,令金兵茫然不知所措。荊鄂一帶平原非常多,這種地形很適合金人騎兵的沖擊。他覺得在四川等地用過的戰法不能用了,因為,他們在四川等地用的戰法,多是山巒地形,這種地方對騎兵不利,有利于步兵。他就想方設法,創造出了撒星陣。
不過這種陣法,對將士們紀律和執行力要求極高。張威的部隊軍紀嚴整,部隊經常銜枚行軍,聽不到其他聲音,遇到老百姓,他們就給百姓讓路,而部隊想購買百姓食物則要高于市場價格。
可惜,這樣一代名將,他的事跡,多不為人知。
撰文/王文元 圖/資料圖片
相關新聞
- 2021-03-11甘肅文化丨看看百年前法國人拍攝的蘭州
- 2021-03-11甘肅彩陶鼓:不僅是蘭州太平鼓的祖先 更是黃河流域鼓的起源
- 2021-03-10甘肅省內還有哪些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 2021-03-10永登縣連城鎮土司莊園建筑群科學歷史和藝術價值高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