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看飛天輕舞聽梵音輕彈 擁鳴沙月泉品千年之戀
在東亞文化之都敦煌,赴一場春天的約會

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首席記者 田蹊 攝
“莫高窟前巖泉的冰河剛剛化凍,三月間和暖的春風和熾熱的陽光,匆匆地把樹上的榆錢和地面的苜蓿首先在灰黃的砂巖間點綴出嫩綠的新芽。接著,在杏樹和梨樹的枝頭,也迫不及待地開放出與枯枝很不相稱的艷麗的鮮花。”“蜜蜂和小鳥的鳴聲與樹蔭路旁水渠中的青蛙的叫聲,把靜靜的千佛洞弄得有點鬧意。于是莫高窟前千百枝的白楊和垂柳,一直到銀灰色的沙棗,在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中迅速換上了嫩綠的新裝;于是長滿在巖泉的沙灘邊的馬蘭和紅柳也開出了花朵……”這是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長常書鴻一段有關敦煌春天的文字。
春風不度玉門關,但在常先生的筆下,敦煌的春天不僅是一個季節,更是一個訊息,一種氣質。敦煌獨特的魅力依舊吸引著八方來客,在朗潤高遠的晴空白云之下,任莫高窟檐角鐵馬叮當在心頭鳴響。
這個春天,2021“東亞文化之都·中國敦煌活動年”開幕式將在敦煌舉辦,在此之際,《蘭州晨報旅游周刊》記者帶您提前走進敦煌,于三危山下宕泉河畔,看飛天輕舞、聽梵音輕彈;徜徉杏花海,擁鳴沙月泉品千年之戀;在玉門關聆聽當年商隊的駝鈴和著大漠的低吟;行駛在茫茫戈壁,感受震撼人心的蒼涼與悲愴……
A 游
三危山下徜徉佛國圣境
這座跨越1600余年,匯集十余個朝代工匠智慧的世界文化遺產寶庫莫高窟,背靠鳴沙山,面對三危山,俗稱千佛洞,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連續開鑿時間最長、現存洞窟規模最大、內容最為豐富的佛教石窟建筑群,被東西方學者認定為歐亞大陸最偉大的藝術寶庫。獨特的地理位置使這里成為幾大文明的交匯點,不同的文化在這里碰撞交流,帶動了經濟的交往,使得絲綢之路成為一條繁榮之路。
游客可登錄莫高窟參觀預約網(www.mgk.org.cn)或關注“莫高窟參觀預約網”微信公眾號購買莫高窟門票。4月1日起,莫高窟執行2021年旅游旺季門票政策,敦煌研究院結合文物保護及游客參觀需求適時啟動應急參觀模式應對超大客流,應急門票執行單日限額發售制度(12000張/日)。
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為參觀莫高窟的第一站,游客可按照預約場次時間提前30分鐘攜帶本人有效身份證件抵達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辦理換取票業務。在這里,通過《千年莫高》和《夢幻佛宮》兩部以莫高窟歷史文化為背景,時長20分鐘的主題電影,讓你在進入洞窟之前,就能與敦煌莫高窟進行全方位、近距離的親密接觸。隨后,可乘坐往返莫高窟與數字展示中心的車輛,實地進入洞窟參觀,徜徉佛國圣境。
鳴沙山月牙泉 感受廣闊大漠
鳴沙山東起莫高窟崖頂,西接黨河水庫,綿延40公里,南北最寬處可達20公里,總面積約200平方公里,最適合安排在早晨或傍晚游覽。在鳴沙山深處,有位猶如戴著蓋頭略顯羞澀的新娘,它就是月牙泉。
有人說,鳴沙山和月牙泉像一對孿生兄妹,而我卻覺得他們像一對情人相依相偎,沙山挺拔偉岸,月泉安靜靈秀,幾千年來,不離不棄,這是愛情最美好的見證。在月牙泉騎駱駝、滑沙、駕駛沙漠卡丁車、跳傘、沙浴、沙療,都將使你與鳴沙山月牙泉來一次徹底的親密接觸,尤其是坐在沙山上,賞大漠日落,感受大漠獨有的蒼涼與廣闊。
近日,鳴沙山下千畝杏花次第開放,形成了一片粉紅的花海,以“漠上花開·春潤敦煌”為主題的鄉村旅游系列活動如火如荼,在鳴沙山下踏青賞花,尋覓敦煌大漠春色,豈不樂哉?
B 看
《又見敦煌》:一眼千年
在通往莫高窟的路上,有一座被譽為“沙漠中的一滴水”的藍色下沉式建筑,這就是為大型室內情景體驗劇《又見敦煌》量身打造的演出場館。
《又見敦煌》作為王潮歌“又見”系列的最后一部劇,已成為敦煌文化旅游的新名片。該劇以飛天石窟為背景,復活再現敦煌千年來的歷史畫卷,以“行走”的沉浸式觀看方式,將絲綢之路、莫高窟、敦煌串聯起來與歷史對話……當張騫、索靖、張議潮、玄奘、王圓箓、常書鴻等絲綢之路和敦煌歷史中的風云人物,走上鋪滿黃沙的舞臺時,將使現場觀眾身臨其境般觸摸著絲路脈絡、歷史變遷和文化傳承。
《又見敦煌》后期將建成集景區觀光、文化體驗、休閑度假、文化交流、健康養生、餐飲購物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項目業態,成為甘肅的“國際會客廳”,傳承和弘揚敦煌文化。
《敦煌盛典》:一夜千年
歲月流沙踏作塵,喧囂歷史樂留痕。在大漠明月之下欣賞飛天伎樂、看火樹銀花般的“打鐵花”表演、穿越時空,再見古敦煌城的繁華,大型沙漠實景演出《敦煌盛典》以鳴沙山為舞臺背景,獨創的360度旋轉并前后移動觀眾席,邊旋轉邊體驗,身未動而景已變,徹底顛覆了傳統劇場舞臺表演模式,給觀眾帶來了不同以往的觀演體驗。
《敦煌盛典》項目總投資1.8億元,首次將裸眼3D墻體投影、互動包裹式劇場、多介質水面造影、綜合機械演出、震撼墻體燈光秀、激光秀等表演元素融入實景演出中,再現了古絲綢之路重鎮敦煌獨特的人文歷史,同時又能欣賞到中華民族已傳承千年的民俗,讓廣大游客在游覽完敦煌的自然、文化遺產后,再對敦煌進行一次全新的認識,是敦煌夜游經濟的重要項目之一,被敦煌市政府評為“向外地游客重點推介的旅游文化項目”。
《絲路花雨》:一美千年
帶著濃郁的敦煌印跡、獨特的甘肅符號的舞劇《絲路花雨》,自1979年問世以來,走遍英國、德國、法國、泰國、拉脫維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巡演,足跡遍布大半個地球,享有“東方天鵝湖”的美譽。
旅游版《絲路花雨》演出時長從110分鐘壓縮到80分鐘,用磅礴夢幻的表現方式,為游客傳遞了濃濃的歷史文化氣息,成為一部文化與旅游相互融合的典范之作,在敦煌文博會場館敦煌大劇院常態化演出,受到海內外游客高度認可。
旅游版《絲路花雨》2021演出季,已于4月1日震撼回歸。
C 吃
驢肉黃面:“驢肉”和“黃面”其實是兩道分開的菜,一盤單獨的驢肉再配上主食黃面。黃面黃亮柔韌,香菇末、驢肉丁、水豆腐等做成的臊子,澆在黃面上,成為當地市民和游客喜愛的敦煌特色美食。
杏皮水:用當地李廣杏干古法熬制,是敦煌當地特色飲品,傳統的味道吸引著游客的味蕾。
胡楊燜餅: 攤開的面皮蓋在煮好的羊排、雞肉、排骨上,讓面皮吸收湯汁,餅皮勁道,肉香四溢,令游客念念不忘。
本版撰文 首席記者 荊雯
相關新聞
- 2021-04-07什川古梨園進入盛花期 每日限流4萬人
- 2021-04-07清明假期甘肅高速減免通行費4731.62萬元
- 2021-04-07嘉峪關旅游市場持續復蘇
- 2021-04-07接待近83萬游客!清明小長假甘肅蘭州文旅市場強勢復蘇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