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穿越絲路的花雨》經典誕生背后的故事
重現《絲路花雨》誕生場景
導演周兵與樊錦詩
42年前的5月,中國改革開放的春天剛剛來臨,一部后來享譽世界的舞劇《絲路花雨》橫空出世。42年后的5月,在舉國上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熱烈氛圍中,一部真實還原《絲路花雨》40年傳奇歷程的紀錄電影《穿越絲路的花雨》又在大熒幕上驚艷亮相,并引起了業內人士和相關領域的高度關注。近日,記者專程走訪相關主創人員探尋該片背后鮮為人知的故事。
四十多位親歷者傾情講述
四十多年前,那些癡迷于敦煌的舞者們,是如何進入幽深的洞窟,尋找到那些關于1600年間的藝術線索?又如何將那些本已沉寂、凝固的生命藝術重新復活?這些問題都在由甘肅省委宣傳部創意主抓,甘肅演藝集團、蘭州市委宣傳部配合,北京東方之子文化發展公司精心打造的紀錄片《穿越絲路的花雨》中進行了生動解答。
中國經典舞劇《絲路花雨》由甘肅省歌舞劇院創作演出,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畫藝術,博采絲綢之路多民族歌舞之長。2019年,是這部舞劇自1979年首演以來的第40個年頭。借著這個特殊的契機,啟動了用紀錄電影《穿越絲路的花雨》的拍攝工作。
這部紀錄片回溯歷史,借助舞臺、廣告、動畫等綜合藝術手段,以晏建中、張聚芳、許琪、朱江、楊樹云、徐成華、賀燕云、張稷等四十多位親歷者的講述,用藝術化的影像打開雙重時空通道,一頭通向千年歷史,一頭通向四十年前這群藝術家們將壁畫舞姿一一復活的神奇瞬間,還原出40年前《絲路花雨》經典舞劇誕生的傳奇故事。片中,解密了經典舞劇如何探索2000年的時空,再現和升華絲綢之路的文明,傳承2000年絲路文明精神,向世界人民成功講述了中國藝術的故事,是40年前超前的“一帶一路”文化傳播的成功典范。紀錄片地講述從1979年開始,恰逢中國改革開放伊始,一群成長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國舞蹈藝術家,創作出一部經典舞劇《絲路花雨》。
透視傳統文化藝術的滋養
當舞劇《絲路花雨》第一次展現在蘭州觀眾、展現在北京觀眾面前時,一代文學大家沈從文為此徹夜未眠,戲劇大師曹禺也激動地說:“這無疑是一次爆炸!”該片的鏡頭從40年前的舞臺表演開始,面對鏡頭講述者們是第一批參與創作的藝術家們,通過他們地回憶口述,把故事的場景拉回40年前的蘭州、敦煌、北京、香港、意大利。故事里講述了他們遇到的挑戰、矛盾、困惑、懷疑甚至爭吵,到最后的創新堅持和成功。
本片特別之處是細致地講述藝術家們在敦煌莫高窟中,面對千年壁畫用心創作的情感故事。在今天的世界舞臺上,《絲路花雨》已成為中國舞臺藝術一個永遠的經典,這些創作者們的目標是,讓這部舞劇在未來的百年之內在全世界的舞臺上長盛不衰。同時,片中還拍攝記錄了最新年輕的一代舞蹈演員們,講述他們正在進行的挑戰和傳承。
在時空的穿梭中,這部紀錄片共拍攝3600分鐘的口述影像,留下了彌足珍貴的視覺檔案。該片由紀錄片《敦煌》團隊創作,著名紀錄片導演周兵將敦煌莫高窟的藝術環境與敦煌舞進行視覺融合,透視出當代中國藝術來自于傳統文化藝術的滋養。
“我與那片土地的確有著‘不可思議’的緣分。”周兵雖然是蘇州人,但出生在蘭州。從二十多歲到現在,他已經先后作了12個與敦煌相關的文化作品。舞劇《絲路花雨》首演時,周兵正在蘭州上小學三年級。青少年時期,他經常聽到人們談論這部舞臺藝術作品,長大后自己也看過好幾遍。他制作的紀錄片《敦煌》第八集《舞夢敦煌》專門講述了唐代樂舞,內容包括舞劇《絲路花雨》的產生及其在全國乃至世界產生的影響。目前,他還一直跟拍了兩位最年輕的敦煌舞舞者,用另一種講述方式來展現舞者的世界。
精英云集構建強大主創陣容
周兵是目前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紀錄片導演之一,被譽為東方式審美風格紀錄大片的開創者,致力于中國傳統文化影像的表達和傳播。他曾在中央電視臺工作20年,歷任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欄目編導、《東方時空·紀事》欄目和《東方時空》特別節目組制片人,曾任中央新影集團特別節目部主任、中央新影集團周兵導演工作室藝術總監。周兵的創作理念一直在不斷地創新,突破了紀錄片原有的界限,拓寬了紀錄片的表現方式和手法。他在傳播中國經典傳統文化中,注重國際合作,同時進行紀錄片產業化的實踐。他創作紀錄片的風格和模式被很多電視臺模仿學習,是新一代中國紀錄片的標志性人物之一。
除此之外,這部紀錄片的打造還集結了一批優秀的專業人才。如制片人紀曉海,從業20多年,熟知各地方電視臺、新媒體運行規律和節目市場規律,擁有豐富的市場運營經驗。曾擔任《下南洋》《長城內外》《我在海邊等你》等多部紀錄片項目監制及制片人。還有制片人、攝影指導李真,作為從業20年的資深攝影師,具有豐富的紀錄大片攝影經驗,曾參與創作過《故宮》《頤和園》《外灘》等多部紀錄片,熟知國內外最前沿的攝影設備及技術,在國內特殊攝影領域擁有很高的知名度。就連劇組的90后攝影師林千夏,也有著從業7年的經驗,擁有良好的視覺審美基礎和影像把控力,參與過《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百年巨匠》等多部紀錄片及宣傳片的拍攝。
細致解讀成功背后的種種坎坷
拍攝中,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列還在運行的綠皮火車,總導演周兵包下了一節車廂,他要重現那個場景:在1977年的冬季,甘肅歌舞劇團的六位編導坐上火車第一次去往敦煌,這些躊躇滿志的年輕人還不知道,他們即將創排出一部偉大的經典舞劇。火車上,當年的兩位編導早已頭發花白,他們望著窗外回想當年。鏡頭平移,由青年演員扮演的“他們”,正在鄰座暢想未來,時空在這節車廂上產生了錯位,而所有的劇組成員都有幸成為了歷史的見證人。
“事實上,正因為材料太多,涉及人物太多,故事太多,這部紀錄片并不太好拍。”他說:“因為79版《絲路花雨》這個偉大的經典舞劇誕生的故事已經被各種藝術形式夸贊了無數遍,還可以怎樣去表現?我總是希望能破一破,在這部片子里,也沒有完全按照時間的邏輯、事件的重要性來構造剪輯順序;時空、舞臺和現實,內心和外部評論全都交織在一起,觀者的情緒會如同海浪,一層層撲疊著向前走,也很像草間彌生的畫,由不同顏色的小點兒慢慢積蓄而成一個扎實的印象。”
“這部紀錄片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展現舞者們的內心世界。”周兵感慨地說:“首先是做大量口述史采訪,讓他們面對鏡頭講當年創作經歷的故事和他們的內心情緒,在這個過程中,把采訪到的真實話語提取出來變成視覺。內容上,我延展了最初推翻又重來的那個創作初期,因為它的確體現了創新的艱辛,此前很多人看到更多的是舞劇最后的成功,而沒有關注到剛開始種種的坎坷,我在這部紀錄片里把這一段延展了。因為,做一個經典必須要經歷什么,面對哪些?有時候你就得經歷過這些折磨和困難才能夠成為經典,這是我拍這部紀錄片給我最大的感受。”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超 文/圖
相關新聞
- 2021-06-03《又見敦煌》迎來第3000場演出
- 2021-06-03《穿越絲路的花雨》分集劇情
- 2021-06-02甘肅省三條旅游線路入選精品線路
- 2021-06-02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甘肅省文旅廳將在蘭州老街擺“非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