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上旬,《絲路花雨·誕生》作者陳曉斌(右)拜訪今年86歲的舞美設計師李明強(右)老先生。 王先孟 攝
中新網蘭州3月11日電 (記者 高瑩)歷時十載,蘭州青年作家陳曉斌藝海拾貝,自費幾十萬元收藏1700余件中國經典舞劇《絲路花雨》相關珍貴資料,同時遍訪該劇相關親歷者、接力者、傳承者和已故開拓者的子女們,撰寫完成的《絲路花雨·誕生》紀實文學專著于近日發行。
在陳曉斌的工作室,記者看到有舞劇初創劇本、編導手稿、舞美設計原稿和初始錄音,意大利演出宣傳冊、日本公演手冊、泰國演出節目單、西安電影制片廠電影臺本、年歷卡、年畫、小人書、明信片、火柴盒等藏品,這些都被他視若珍寶。
圖為陳曉斌(左)向中新網記者介紹他所收藏的舞劇《絲路花雨》相關珍貴資料情況。 崔琳 攝
取材于敦煌壁畫、反映絲綢之路上中外友誼的經典舞劇《絲路花雨》,講述了古絲綢之路上,善良淳樸的中國父女“神筆張”“英娘”為救助外國商人“伊努斯”所發生的悲歡離合、生死相助、患難與共的感人故事。
該劇由甘肅省歌舞劇院創作演出,1979年5月在蘭州首演至今,出訪了40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2887場,觀眾超過400萬人次,創中國舞劇之最。40多年來,該劇不斷“整容改妝”,升級換代。
圖為《絲路花雨·誕生》出版發行。 受訪者供圖
“美是有生命力的,有競爭力的,有震撼力的!”該書作者陳曉斌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普通觀眾,很早就被《絲路花雨》所承載的大美所吸引,尤其是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冬夜現場賞劇后,就被敦煌藝術之美深深打動。他認為,甘肅有綠水青山,也有厚重文化,這些都是寶貴財富,是文化自信的源泉。當年創作《絲路花雨》舞劇的藝術家,許多人都年事已高,更有不少人已離世,這些都令他產生搶救性發掘《絲路花雨》舞劇誕生背后故事的想法。
1981年出生的陳曉斌,祖籍甘肅通渭。現為甘肅省《四庫全書》研究會理事,甘肅省延安精神研究會會員。他專注研究甘肅歷史文化,行走感悟祖國河山。在各類刊物發表多篇作品,已出版長篇報告文學《絲路花雨:誕生》《信仰:新安旅行團1938》。
陳曉斌通過大量梳理藝術文獻,拜訪老一輩藝術家,記錄珍貴回憶,精心擇選了160余幅1979年版《絲路花雨》的攝影、繪畫作品及珍貴的工作筆記手稿,記述了舞劇《絲路花雨》歷經艱難的誕生過程,旨在為讀者還原一個清晰發展脈絡和真實歷史原貌。比如:該劇前身為《敦煌曲》,女主人公“英娘”在創作初期被稱作“多寶”,以及敦煌壁畫上的舞姿是如何重組基因演變成一部舞劇的?
據悉,《絲路花雨:誕生》一書分為緣起、走過河西、遇見敦煌、敦煌新曲、復活壁畫、呼之欲出、飛天起舞、進京會師、天降花雨、走向世界、敦煌舞蹈、花雨繽紛,共12章約20萬字。
在費盡心思“淘寶”以及與舞劇創作者們交流過程中,陳曉斌坦言,他深深感受到了老藝術家們身上集中體現出的寶貴品質和精神,他們尤其珍愛和尊重其他創作者的勞動成果,反復強調《絲路花雨》作為改革開放的報春鳥,是時代的產物,更是集體奮斗的碩果。
“該書可謂是舞劇《絲路花雨》的百科全書!”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原所長江東為該書作序稱,陳曉斌花費了大量時間搜集比對《絲路花雨》創作過程中各方面情況,并進行歸納提煉,才讓人們在“動”的藝術中,收獲到“靜”的思緒。
著名雕塑家何鄂讀到《絲路花雨·誕生》一書后,不由回憶起自己為電影版《絲路花雨》創作雕塑的經歷,并講述了自己家庭與《絲路花雨》的美好緣分。她評價,作者將致敬經典落實在還原真實的行動之中,閱讀這本書可以讓人領略到《絲路花雨》誕生的前世今生。
《絲路花雨·誕生》責任編輯王先孟,系該書第一個讀者。他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出版這部紀實文學,是因為他從這背后的故事中,了解到老一輩藝術家對藝術至純的愛,追求極致的工作作風、豁達的人生態度,這些都引發了他的思考。
他舉例說,今年86歲的李明強,一生獲獎無數,當年為了《絲路花雨》劇組“大我”,不惜犧牲“小我”,在甘肅省歌舞劇院從事舞美設計。李老的一生,都在牽掛《絲路花雨》,直到現在仍然勤奮創作與之相關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絲路花雨·誕生》出版短短一個月,已入選2021年甘版精品圖書目錄,并獲得第十三屆“金牛杯”中國美術裝幀設計獎,版權輸出烏茲別克斯坦。
相關新聞
- 2022-03-14梨園世家“老戲骨”談隴劇傳承:“不日新者必日退”
- 2022-03-022021年度甘肅省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陸續啟動
- 2022-02-28張一悟紀念館14件文物入選首批甘肅省珍貴可移動革命文物名錄
- 2022-02-28天水市圖書館古籍修復師妙手補書 修舊如舊古籍“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