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微度假時代:短途增多頻次上升 出行意向模糊化
今天,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和社科文獻出版社共同在京發布了《旅游綠皮書:2021~2022年中國旅游發展分析與預測》(以下簡稱《綠皮書》)。《綠皮書》撰稿人趙立松指出,微度假時代來臨,呈現短途增多、頻次上升、出行意向模糊化等特點。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微度假旅游逐漸成為游客的首選出行模式。游客希望能夠利用周末、五一等小長假或是其他的碎片化時間,就近出游,放松身心,實現度假的目的。作為近幾年剛提出的新詞,“微度假”在學術層面尚未形成系統科學的解釋定義。目前業界普遍認為,微度假是指以一線、二線城市及其周邊為主,車程在2~3小時,為期2~3天的一種頻次較高、滿足感較強的新興旅游模式。微度假憑借提供和打造距離近、時間短、品質高的旅游產品,在眾多旅游模式中脫穎而出,也讓旅游行業迎來了新的時代。作為大眾休閑旅游的熱點,微度假逐步成為旅游業未來重要的發展模式以及游客消費趨勢,其模式具有四個特點。
?。ㄒ唬┏鲂邪霃娇s短,短途旅游增多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游客對于參加長途游更加謹慎,不再愿意遠距離出行。對比2019年第一季度至2021年第三季度游客所選擇的旅游目的地的空間距離不難發現,游客的出行選擇偏向短途化。從整體上來看,2020年短距離出游占比較2019年同期持續增加;在短距離半徑分布當中,50公里內出游擁有最高的市場份額。2021年第一季度,50公里內的出游占比達到49%,幾乎占到一半。由此可見,目前游客的出行距離大大縮短,各地的游客類型更加趨于本地化,旅游景區、文化場館、休閑場所等旅游資源的服務對象主要指向本地居民,游客對于市內游、省內游等的短距離出游意愿及行為進一步加強。
(二)出行頻次上升,旅游更加普遍
以往傳統的旅游活動通常都是低頻行為,而微度假憑借距離近、時間靈活的特點促使游客出行頻次不斷增加,進而讓旅游活動由傳統的低頻行為轉為中頻消費,目前人們平均每個季度便有2次左右的旅游行為。這兩年用戶的出游頻次并未出現下降趨勢,2021年第三季度較2019年同期增長2.5%,其中本地出游頻次快速上升,2021年第三季度較2019年同期增幅達40%,跨省出游頻次則明顯下降,更多用戶選擇了本地游或省內周邊游的旅游方式。
?。ㄈ┏鲂幸庀蚰:脚_助決策
微度假相比傳統旅游而言,游客在出行上并不具有明確的目的性。過去游客對于旅游目的地都有清晰的指向性和計劃性,能夠明確去哪玩、怎么玩,而微度假時代,游客對出行目的地的意向越發模糊,大部分游客對自己該去哪里玩、玩些什么沒有特別清晰的想法,而互聯網平臺通過收集和提供更為廣泛的攻略、評價等內容為游客提供多維度、豐富化的參考意見,輔助游客進行決策。同時,游客對平臺的依賴也敦促平臺不斷推出新興的旅游產品,讓旅游行業擁有了更為豐富的發展業態。根據美團研究院的統計,目前在美團平臺上的新業態多達47個,包括寵物攝影、電影酒店、蹦床、漂浮、沖浪、跳傘、滑翔傘等。這為微度假時代出行意向模糊化的游客提供了數量更多、種類更全的選擇,能夠滿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ㄋ模┯瓮鎴鼍岸鄻踊?,旅游消費本地化
隨著游客的消費需求越來越個性化,游客的消費也呈現出多業態共存的現象。在本、異地游玩景區的用戶中,有相當一部分游客會在游玩景區的當天及一周內,在當地出現餐飲、住宿、交通出行類消費。隨著旅游本地化趨勢的走強,游客在本地的生活及休閑類等復合消費特征更為明顯。2021年第二季度,在本地消費景區門票并在7日內有生活服務類消費的用戶占比出現了不同幅度的提升。其中,外賣、打車的用戶占比,較2019年同期分別提升3.28個百分點和2.29個百分點,有過購物行為的用戶占比提升幅度更大,達5.95個百分點。(伍策 一?。?/p>
相關新聞
- 2022-03-14四川成都對外公布10條春日賞花踏青旅游線路
- 2022-03-14天津河西區:暫停影劇院等室內場所經營活動
- 2022-03-14武漢大學:今年櫻花開放期間 校園封控不開放
- 2022-03-14“城市漫游”的興起:從“逃離”到“回歸”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