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湖南洞口水東鎮:擦亮紅色名片 促力鄉村振興
“在清明節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共同紀念和緬懷從雪峰山下走出去的一代‘軍神’——蔡鍔,感到非常的驕傲和自豪。”4月5日,湖南洞口籍作家周后運將價值五萬余元的蔡鍔文學作品捐贈給水東鎮。在捐贈儀式上,周后運與該鎮干部和群眾代表就如何擦亮紅色名片,加快鄉村振興等進行深入探討。該縣政協副主席賀昌炳、鄉村振興局局長袁云華等出席捐贈儀式。
據悉,此次捐贈的圖書《儒將蔡鍔》是周后運經過多年艱苦筆耕,赴多地采訪考察、搜集歷史資料,出版的長篇傳記文學。周后運在捐贈活動上表示:自己作為一名異地政協委員,對家鄉的養育之恩無以回報,希望水東繼續弘揚蔡鍔將軍精神,不忘昨日苦難輝煌,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1882年12月18日,蔡鍔出生于水東鎮楊灣村大壩上,他是中國近代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者,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民主革命家,民國初年的杰出軍事領袖。蔡鍔將軍一生短暫而傳奇。他叱咤風云的革命經歷,特別是辛亥革命期間,領導新軍起義,宣布云南獨立;袁世凱稱帝后,他舍棄高官厚祿,領導護國軍起義,武裝討伐袁世凱,影響了中國的命運,奠定了他在中國近代史上的特殊地位。蔡鍔被譽為“中國士官三杰之一”“護國軍神”。
今年是蔡鍔將軍誕辰140周年, 也是蔡鍔將軍逝世106周年。蔡鍔將軍與水東淵源頗深,其母王翠英兩歲時由今水東鎮劉莊村王育賓帶養;其父蔡正陵流離轉徙,后在大壩上楊家莊屋(即蔡鍔故居)安家。2001年,在該鎮楊灣村曾發掘出“分路碑”,碑上刻著蔡鍔(艮寅)等名字。碑上的上半部分已明顯風化,碑面字跡少部分剝落,其余均清晰可辨。碑上刻有“長命富貴”“弓開弦斷,箭來碑擋;右走石下江,左走山門;信士蔡正陵男艮寅;光緒九年二月立”等字樣,該碑已由文物部門收藏。據介紹,蔡鍔出生在楊萬大壩上,1歲時隨家由大壩上遷居附近青山鋪住楊氏家;2歲搬回大壩上,由父蔡正陵啟蒙。后隨家遷武岡、山門等地,15歲(1897年)赴長沙求學,后留學日本,回國后參軍發動昆明起義、護國討袁起義,被稱為“鐵血將軍”。1916年11月8日蔡鍔因喉疾病逝于日本東京,1917年4月12日歸葬長沙岳麓山。
據悉,洞口縣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了“三區一中心”發展戰略,即: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產業高新技術示范區、湘黔桂邊工貿物流集散示范區、雪峰山生態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高質量建成湘西南區域中心縣。
“以高新村茶樹菇種植為龍頭,不斷擴大產業規模,創新發展以‘羊肚菌’為主打產品,擦亮‘蔡鍔將軍出生地’這張文化名片,配套建設一系列文旅設施,吸引更多的人來緬懷蔡鍔將軍。”該鎮黨委書記周后友介紹,今年以來,該鎮已經全面吹響產業強鎮、文旅興鎮的號角,貫徹落實“三區一中心”發展戰略,全力打造“蘑菇小鎮”,建設“美麗水東”,促進鄉村振興。
(劉佑祥 謝定局 胡文俊)
相關新聞
- 2022-04-06清明7541.9萬人次出游 恢復至2019年同期68.0%
- 2022-04-06清明假期7541.9萬人次出游 旅游收入187.8億元
- 2022-04-02土星火星近日將“擦肩而過” 44年來相距最近
- 2022-04-02民航局再發熔斷指令 7個國際航班實施熔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