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奔流新聞·蘭州晨報特邀
一線教師支招中考學子 備考語文物理化學
中國甘肅網4月19日訊 據蘭州晨報報道(奔流新聞·蘭州晨報記者武永明)2022年蘭州市初三診斷考試(“一診”)4月18日結束了語文、物理、化學科目的考試??荚嚱Y束后,奔流新聞·蘭州晨報邀請一線教師對試題進行點評分析,并對接下來一段時間的復習提出備考建議。
語文
蘭州八十二中 關小英
【試題分析】
試題在題量、題型、模塊等基本穩定的基礎上,有很多令人欣慰和值得深思的新變化。深入研究試題之后不難發現,本次試題緊扣當下最重要的教育改革政策“雙減”,充分關注到了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
主要有以下特點:
● “雙減”主題得到強化。在全套試題中,無論是從觀念引導上,還是試題側重上,都在全面落實“雙減”政策,有明顯的導向作用。從試題看,以“死記硬背”“題海戰術”等方法學習語文,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現在的語文學習。本次“一診”語文試題的作文,從討論“教材全解”的使用出發,引出了“教輔資料”科學使用的話題,既可以看出本次試題對“雙減”的重視,也可以體會到命題人的良苦用心,還可以理解為一種新動向。
● 更加關注學生發展。語文試題現代文閱讀(二),從思維發展出發,關注到人的發展,將“天賦論”“結果論”與人的生存發展等多種材料融合在一起,命題獨具匠心,也能很好與學生思想產生共鳴,更有助于引導形成正確的成才、發展觀。關注到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在試題中引導學生形成抗挫、抗壓,積極陽光,拼搏向上的健全心理,很好地體現了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
● 注重傳統文化教育。近年來,語文試題一個重要導向,在這次試卷中依然得到強化,那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試題中“基礎·運用”部分的“春節”主題活動,從不同側面滲透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貼近學生生活又包羅萬象,符合統編版語文教材的育人導向。
【備考建議】
1 . 要在“雙減”背景下,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內容,科學安排備考工作。既要科學設計“教”和“學”的工作,又要關注可能出現的相關題型以及知識點。
2 . 站在培養人的角度備戰中考。試題會更加靈活,側重于考查學生語文素養,在備考中要加強學生運用語文知識,通過思考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3 . 重視傳統文化知識,加強語文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結合。要注重對材料信息的思辨、整合,尤其是要有自我的見解主張。
4 . 課外閱讀仍將是考試的重難點,特別是課外古詩文的考查,更會偏重內容的分析。古詩文復習在熟練掌握課本知識、方法的前提下,可以有針對性地找一些與課文內容或寫法有關聯的淺顯的課外古詩文讀一讀、練一練,以強化理解運用能力和知識的遷移能力。
5 . 作文雖有形式的要求,但有選擇余地,要讓學生關注熱點話題,訓練時依然要注重內容的廣度、深度、厚度,一定要有充滿正能量的比較深刻的觀點。
物理
蘭州八十二中 高國龍
【試題分析】
試題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考查,沒有出現難題、偏題、怪題。從考查知識點來看,覆蓋全面,涉及八、九年級物理課本中全部內容,從分值分布來看,八年級部分約38分,九年級部分約43分,力學部分約25分,電學部分約34分。力學和電學是每年中考考查的兩大板塊,提醒考生在全面復習的同時要加以重點關注。
試題呈現出三個特點:
● 注重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如第1題考查蘭州特色美食軟兒梨相關知識,第5題結合剛剛結束的北京冬奧會考查力與運動的相關知識,第25題結合蘭州的標志性建筑物黃河母親,考查了力學相關內容。
● 整體計算量有所下降,計算題和填空題偏向基礎,作圖題也要求學生要格外注意細節。實驗題主要考查九年級的能量,電和磁的相關實驗,也體現出了能量以及電磁這部分內容在中考中的重要位置。
● 考查考生對物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知識融合。如第1題,考查到了化學學科中的物理變化,將各學科進行知識的融合與遷移。
【備考建議】
1 . 回歸課本,加強基礎概念理解。中考試題的呈現是以《課程標準》為綱,以課本為本的,建議學生在復習階段,要回歸課本,注重物理概念的理解,構建知識網絡,加強基礎知識間的融會貫通和靈活應用,對課本上的習題、圖像、實驗等素材要進一步的透析和理解,明確了解其出現的目的,提高物理素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 實驗探究,考查能力。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考查是每年中考試題中的重點內容,實驗題目所占比例較大,實驗探究題突出了對實驗過程和實驗方法的考查,注重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考查,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分析、學會動手操作、學會處理數據,培養歸納總結能力、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3 . 創設情境,關注應用。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通過學以致用,來解決實際問題,這是物理課程的基本理念,要重視身邊存在的物理現象,用知識去破解它,并要加強學科融合,注重用數學方法解決物理問題。
化學
蘭州八十二中 魏麥紅
【試題分析】
此次考試與2021年蘭州市中考試題在題型方面保持一致,題量有所改變,選擇題從15道題20分變為12道題18分,總題量由22道題變為19道題。在新中考政策的指導下試題具有一定的延續性和創新性。
具體有以下特點:
● 試題既體現“雙減”政策,也依據課程標準,難易程度設置合理。
● 試題既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考查,也注重思維過程、創新意識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查。如第18題以碳酸氫鈉藥片治療胃酸過多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探究碳酸氫鈉藥片的成分、性質及含量,從定性和定量兩個角度分析并解決問題。
● 試題體現了化學學科對人類的巨大貢獻,幫助學生感受并贊賞化學改善人類生活和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如第8題的“省油燈”,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結晶,考查了燃燒和金屬的部分知識;再如第15題以侯氏制堿法的貢獻為背景,考查了物質的性質、用途及溶解度知識。
● 試題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引導學生形成可持續發展和綠色化學觀念,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如第1題和第13題都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背景,考查了材料、人體所需營養物質、能源等知識點。
【備考建議】
1 . 復習切忌盲目,構建知識網絡。通過分析學習情況來制定計劃,將知識點構建成網絡圖,力求實現基礎知識重點化、重點知識網絡化、網絡知識題型化、題型設計生活化。如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復習以“存在形式→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制取”為主線索,可用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復習。
2 . 重視教材原型,突破實驗創新。實驗復習應緊扣教材找原型。中考命題形式多樣,多體現創新,但都是源于教材內容,遵循課程標準的。復習時應重視教材,遇到創新實驗引導學生在課本尋找原型,找出原型實驗和改進實驗的區別,分析改進的優點,尋找其他的創新方式,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
3 . 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社會熱點。化學試題的育人性體現在學以致用,社會很多的熱點問題都與化學有關,如“碳達峰”“碳中和”問題,一些科技發明或新材料的出現等。
4,強化審題能力,進行信息加工。復習中要培養學生獲取知識并進行簡單加工信息的能力。現在部分試題已突破傳統考查方式,多以圖表等形式給學生信息,復習中學生應鞏固對學科知識的理解,能從所給信息中獲得學科相關知識,并進行簡單加工用來解決問題。
5 . “雙減”政策引領,精挑細選典例。在“雙減”政策的形式下,復習要避免題海戰術,減輕學生負擔。復習中的例題和練習都需要老師精挑細選,選擇具有代表性、能夠起到舉一反三作用的題目。
- 2022-04-192022年蘭州市中高考“一診”昨日齊開考
- 2022-04-19西北師大學子獲全國大學生英語辯論賽華西地區復賽二等獎
- 2022-04-19皋蘭“舊曲新唱”打造廉潔文化名片
- 2022-04-18人報甘頭條 | “甘肅智造”助力太空出差三人組順利返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