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揭秘檔案中,那些甘肅近代工業不為人知的事
甘肅省檔案館藏蘭州黃河鐵橋檔案。
在洋務運動興起之時,與上海、天津、福建等地幾乎同時,遠處西北的蘭州也出現了近代工業的煙囪。那就是,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陜甘戰事行將結束,陜甘總督左宗棠將隨營修理軍械的西安機器局移設蘭州暢家巷創辦的蘭州制造局。制造局生產槍炮彈藥,用于收復新疆,開創了自鴉片戰爭后第一次使用國產武器戰勝外國侵略者的先例。還有左宗棠看準了的發展經濟可利用的西北盛產的羊毛,于光緒六年(1880年)開工的擁有60多臺機器的蘭州織呢局。這是亞洲第一家機器制呢局。這“兩局”的出現,使千百年來附屬于農業經濟的甘肅手工業,在洋務派實業自強的聲浪中萌生出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近代工業。甘肅近代工業文明燃起了第一束火炬。
緊接著,清末那場轟轟烈烈的新政,又為開局不久的甘肅工業拉開了第二層帷幕。那時節,蘭州道兼甘肅洋務總局總辦彭英甲,承左氏余緒,聘洋人、辦統捐、開礦山、建工廠,新政項目遍地開花:續辦“兩局”、辦理農工商礦總局、籌設督墾總局、設立勸工廠、開辦洋臘胰子廠、籌議商品陳列所,開辦官銀錢局、創辦官鐵廠、創辦窯街官金銅廠、創修黃河鐵橋……這些實業,有的在民國時期幾度易名,續辦不綴。
甘肅省檔案館藏民國年間甘肅省建設廳的一份“甘肅生產建設之過去、現在與將來”的檔案,記載這一段時,用了兩個“時代”予以指評:一是“左宗棠時代”;一是“彭英甲時代”。可見概括之直接、之精準。
但是,當我們在遺存不多的那些黃卷陳墨中細細探看當年創辦實業的具體模樣時,不得不面對甘肅檔案資源的一段傷心史。
1
甘肅自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裁巡撫,設總督,始為陜甘總督駐節之地,兼管陜西、新疆,原存文書檔案豐富。歷史上,雖屢經大亂,而省城始終未失各衙署卷宗,清代檔案,還包括肅王府的明代檔案,直至20世紀初尚保存完好。但是,卻沒有逃過民國時期甘肅財政司長田駿豐之手。
民國二年(1913年)秋七月,甘肅財政司“清理舊檔”,田駿豐以“歷朝檔案堆積如山,非惟地小不足以回旋,又恐辦公務員稍一不慎,致釀回祿之災”為理由,一把火,把原甘肅布政使司“十數屋”檔案燒個精光。田駿豐,甘肅甘谷人,是光緒優貢,創辦過蘭州日報,也是很有文化的人物,當時身兼財政司長和甘肅警務廳長兩職,權力顯赫,這就很麻煩。他怕“回祿之災”引火,就干脆先用火燒掉了之。慕壽祺時任督署秘書長,是親歷者,他在民國十八年(1929年)所著《甘寧青史略》中記:藩署所存檔案“為歷史極有價值之成績,為吾甘最難得之文獻。一旦作為廢紙,豈有不大可惜耶?駿豐不聽,竟付之一炬”。曾任甘肅省通志館副館長的張維是親聞者,他在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所著《蘭州古今注·寶鞏局》中記:“民初,清理藩署舊檔,空屋盈塞,累累皆此物,毀之數日,乃盡。”兵燹、動亂,尤其是人為毀損,是檔案的大敵。這次毀檔,使甘肅明清檔案遭到重創。
所毀檔案,就包括“左宗棠時代”和“彭英甲時代”創辦甘肅近代工業的大量檔案在內。可惜、可悲、可嘆。
2
甘肅省檔案館現存清代檔案有2297卷。涉及晚清開辦近代工業的檔案僅有三小部分:一是蘭州黃河鐵橋檔案中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至宣統元年(1909年)黃河鐵橋“籌備案”“運輸案”“經費案”45卷、571件。二是甘肅布政使司檔案中光緒末年至宣統年間甘肅洋務總局、甘肅統捐總局、甘肅官錢廠、甘肅軍械局、甘肅農工商礦局的各種收支報告清冊、洋匠薪水、機器價值簡明總冊197函、379冊。三是匯抄甘肅興辦實業的各類辦事細則,各局、廠、所章程等的檔冊《隴右紀實錄》22卷、6冊,匯抄檔案180件。可謂卷帙珍稀,史料零星。
這些幸運地保存到今天的檔案,用“顛沛流離,劫后余生”八個字來形容不為過。雖然數量不多,但仍可窺見甘肅近代工業那些不為人知的細枝末節。
3
在古金城蘭州架設橫跨于黃河南北兩岸的鐵橋,曾是左宗棠的夢想,只因當時洋商索價過高而作罷。30年后,正值清末實行新政,黃河鐵橋在陜甘總督升允和彭英甲的任上創修成功。建橋過程慘淡經營,艱苦備至,已人所共知。好在建設黃河鐵橋形成的檔案,歸檔于甘肅農工商礦總局,沒有存于當時的布政使司,幸運地躲過了民國二年那一劫。甘肅農工商礦總局后更名為甘肅省署實業廳,民國十六年(1927年)甘肅省政府改實業廳為建設廳,這些檔案存于建設廳。1949年7月,國民黨甘肅省政府逃離前發出緊急命令:“轉移前將政府檔案做緊急處理”,重要檔案進行“焚毀、埋藏、轉移”,次要檔案“從速列冊銷毀”。只因倉皇逃離,未來得及銷毀。人民解放軍從解放蘭州的戰火中把包括鐵橋檔案在內的許多檔案搶救出來,由蘭州軍管會接管。2002年,《蘭州黃河鐵橋檔案》入選首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
4
甘肅布政使司檔案毀于民國二年。甘肅省檔案館藏布政使司辦實業的清代檔案從何而來?從許多檔冊的扉頁上印文來看,這些檔案曾一度流落到東北地區。從一些檔案的印章分析,這些檔案還曾蒙受侵華日軍占領的文化統治。為了弄清這一事實,筆者在纂修《甘肅省志·檔案志》時,查找到一份1965年11月12日旅大市圖書館給甘肅省檔案館的來函。來函稱旅大市圖書館有甘肅的歷史資料,如果甘肅有接收的意愿,可與本館聯系。接函后,甘肅省檔案館緊急回函,表達了馬上接收的意愿并致感謝。是年12月,流落到東北地區多年的這些甘肅檔案197函、379冊被接收回館,又使我們今天能親眼目睹百年前甘肅近代工業初創時期的原貌。
5
彭英甲于宣統三年(1911年)將他剛剛辦理完畢的各項新政形成的各類章程、細則、清褶、名冊、稅單、報單、運照、合同、電文,以及有關的詳、札、咨文等180份文件,匯抄成冊,名為《隴右紀實錄》。現在,甘肅省圖書館等收藏部門也保存有《隴右紀實錄》,但均為印本,而甘肅省檔案館保存的是寫本,是珍貴的清末實業檔案。它之所以能保存下來,得益于清代建立的匯抄制度,因為,那些當初形成的各類文案、文卷,沒有逃過民國二年的那把火。這部檔冊記載的當年情形翔實、系統,披露出一些有價值的細節。
一個是對外國技術人員的利用。此種利用外來技術的辦法,就在今天看來亦稱完善;
二是外資的利用。照合同規定,假如通常不能每日出銅一萬斤,或銅廠不能獲利,甘肅俱無還款的義務。此種利用外資在當時也是最有利的辦法。
6
比利時人林阿德及其父林輔臣,均協助甘肅官員興辦實業,傳為佳話。父子兩人都娶中國女子為妻。2005年9月30日,他們的后裔凱特先生、安吉拉女士和安妮女士在蘭州張家族人的陪同下,來到甘肅省檔案館查詢資料,尋根問祖。甘肅省檔案館向他們提供了林阿德與彭英甲簽訂合同的復印件,安妮女士也向省檔案館贈送了林阿德保存的當年蘭州黃河鐵橋竣工典禮的照片(如圖)。張家族人和蘭州大學劉光華教授、文史專家鄧明先生陪同安妮三人探訪了蘭州織呢局遺址、洋臘胰子廠遺址和黃河鐵橋。安妮女士說,他們來甘肅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收集資料后打算寫一部記述其祖輩在中國的書。時隔4年后的2009年8月,安妮女士專赴蘭州參加黃河鐵橋百年慶典,把她已經出版了的這部英文書籍贈送給了甘肅省檔案館。
奔流新聞·蘭州晨報特約撰稿 姜洪源
- 2022-06-13南佐遺址:5000年前大型宮殿建筑的神秘面紗期待被揭開
- 2022-05-12甘肅簡牘之西域往事:漢簡里的樓蘭古國
- 2022-03-23全球連線|“雪山之王”雪豹現身祁連山東段馬牙雪山
- 2022-02-09視覺慶陽:賞雪景 享雪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