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原創話劇《我這半輩子》將登人藝舞臺 黃盈編劇導演一肩挑

排練照片 石榴 攝
中新網北京7月20日電 (記者 應妮)作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七十周年原創邀約單元劇目,由黃盈工作室出品的原創話劇《我這半輩子》將于8月6日至15日在北京人藝實驗劇場上演。
《我這半輩子》改編自老舍先生一系列自傳性質文學作品,以出生在小年夜的常順為主角,從他出生之日的奇妙跌宕,一直講述到而立之后的起伏所經,同時交錯著他在北平和倫敦之間的往返,也把他筆下的原型摘取回現實生活中,最終落幕在其半生的節點之上,似未完,也不失為一種回看與預言。
這部劇,身為編劇、導演的黃盈創作了6年之久。此前,黃盈對老舍的認識和感情與大多數讀者并無二致——“一個厲害的符號”“身為北京人,也對他有一種天然的好感和親近感”,那種自讀書起就積淀的對老舍的直感是“睿智”“幽默”“有溫度”……
直到年歲漸增,在合適的機緣下又重讀和精讀老舍——包括小說、散文、戲劇甚至相聲作品,黃盈開始在專業層面上得到新的認知,“老舍的風格絕不像我們以為的那么單一,反而是非常多變和參差,而且他的寫作技術確實高超,加之見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多,他對這些具體的人又都抱持著善意和平等。”“一個打小喝糕干粉長大的小孩,心里始終有一份隨時可以拔刀相助的正義感,想反抗,但是因為他并不孔武有力,所以筆桿子就成了他唯一的‘武器’……生活里他自小戰斗力為0,但在寫作上,他是可以付出一切去拼殺的。”

排練照片 石榴 攝
為什么放著那么多既有的老舍作品不碰,反而要原創一部新作呢?黃盈以為,這是身為創作者的自己在被老舍的作品不斷撼動之后,自覺生發出的疑問帶來的動力:“我很關心,他是怎么做到這樣的地步的?能寫出這么多形色各異的作品的人,他的人生是怎么樣的?”
《我這半輩子》在創作的六年間幾經修改,在結構和內容上都經歷了數度推翻和重新鋪陳,其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即是黃盈對老舍在倫敦工作、生活期間經歷的截取和選擇。
“他寫出了倫敦和北平兩座城市,在精神上的某種共通——兩座歷史上的古城,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城中人獨有的自尊與傲骨,對于這樣的品格,老舍細密地記錄下來,不批駁,也不包庇。”
在該劇結尾,黃盈虛構了一場常順與父親的相見。現實中,老舍的父親在他3歲時就去世了,他對父親的記憶近乎稀薄。這場戲里的相見發生在老舍病重的夢中,他們相識、談話。再度告別前,父親對他說:“下一次我見到你的時候,希望你不要這樣面有愧色。”
這也是《我這半輩子》中黃盈想要傳遞的一份確鑿觀念:“我覺得人人都有一個終點,你永遠無法預料自己是怎么結束的,但是我們能做的,就是當終點到來的時候,我們能做到‘不會面有愧色’地走過去。”
此次《我這半輩子》演出為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21年度資助項目,并同時作為北京市西城區文化藝術創作扶持項目。在登臺的同時,《我這半輩子》演出還將聯合讀庫和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一系列配套活動及內容。
- 2022-07-19特寫: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迎參觀熱潮
- 2022-07-19敦煌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二期開工建設 預計2024年6月建成投運
- 2022-07-19親子音樂舞臺劇《敦煌奇妙夜》將開啟全國巡演
- 2022-07-18《黃河文物保護利用規劃》:至2025年完成黃河文物資源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