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史稱河州,八坊則是臨夏人共有的記憶,十三條街巷印證了河州城幾千年的歷史。
八坊十三巷起始于唐,在明清之際達于盛世。在當年,這里使者穿行不斷、商旅來往不絕,是中亞、西域各地各類貨物的重要交易集散地。隨著時間的改變,八坊十三巷逐步成為一條老街區,漸漸落后于新建城區。到了2016年,這里道路坑洼不平、塵土彌漫、污水四溢,幾乎就是一個破敗的“城中村”面貌。
近年來,臨夏市政府將城市改造建設和努力實現貧困人口盡早脫貧等目標相結合,制定了“文化為先,利民為本”的改造建設理念,對八坊十三巷原有破舊環境進行了徹底改造。政府在“立足群眾、創新思路、科學設計、靠前指揮、務實推進”和“利民、便民、近民”的方針下,決定“不拆一間房、不搬遷一戶群眾、不讓群眾出一分錢”實現改造目標。
八坊十三巷夜景 張歡/攝
如何實施改造?臨夏市政府在科學規劃和建設現代化的城市通水、輸電和道路基礎工程之后,結合八坊十三巷獨特的民族和歷史文化,就地開發當地傳統文化景觀、民族生活風情,積極吸收臨夏本地馬家窯文化彩陶、磚雕、木雕、泥塑、葫蘆雕刻等民間藝術項目加入,建設出一片集古民居參觀、歷史細讀、人文休閑、民俗體驗、沉浸式旅游、手工藝制售、特色餐飲等為一體的文化消費區——八坊十三巷。
八坊十三巷磚雕圖 張歡/攝
整個改造過程堅持了“修舊如舊、恢復原貌、合理利用”的改造思路,堅持了以人為本、讓利于人民群眾的原則,工程得到了八坊居民們的大力支持。
位于八坊十三巷大旮巷80號的八坊民俗館,建筑仿造北京四合院形制,融入磚雕、木雕、彩繪等眾多地方特色建筑文化,成為是八坊十三巷的地標性建筑之一。后來政府利用保障房政策,對原居民進行了妥善安置,在盡量保留原來特色的基礎上對公館進行了修繕改造,建成今天集“古今、生活、商貿、民俗、八方民居”為一體的八坊民俗館。
八坊民俗館內部 張歡/攝
八坊十三巷的翻修也給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積極的影響。在走訪當地居民的過程中,游客服務中心門口的保安馬先生告訴我們:“以前的巷子全是土路,下雨之后滿是泥濘,大人小孩的鞋子上全是臟污泥濘,后來改成了水泥路,就方便了很多,再后來,修建景區之后,為了搭配整體的景區建筑風格,政府又在路面鋪上了青磚,增強了整體觀賞性的同時,也更加完善了下水管道系統,雨水可以從下水管道流走,即使在雨天,出行也都很方便。”
八坊街道服務中心 張歡/攝
同時,景區巨大的客流量也極大地改善了八坊居民的生活。據當地居民介紹,目前景區的店鋪有一部分是八坊外的居民租下來經營,有一部分則是八坊居民將自家的幾間房改造為店鋪,自家經營。很多外出打工經商的年輕人在看到家鄉的商機之后,也回到八坊來做生意。在五一假期、國慶假期等旅游旺季,每天也能獲得一筆不菲的收入。
八坊十三巷巷道 張歡/攝
八坊十三巷,如今已經是臨夏州乃至甘肅省的文化新地標,這里青磚黛瓦、庭院古香、文化氣息濃厚。八坊的靈氣、八坊的風韻、八坊的風采,承載著河州的文化底蘊,見證著臨夏的開放發展。她是黃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縮影,也是東方文明的奇跡。相信未來的八坊十三巷、未來的臨夏能綻放出更出彩的光芒!
?。ㄗ髡邨钭檄?、季懌慧、張歡為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本科生;指導老師張維民為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師)
- 2022-07-21【疫情防控·動態】張掖市文旅系統多措并舉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線
- 2022-07-21【甘快看】數字化保存——讓莫高窟“青春永駐”
- 2022-07-21酒泉文旅系統爭取專項資金1563萬元已撥付到位
- 2022-07-20敦煌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二期正式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