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對外公布百戲俑最新研究成果
7月20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對外公布K9901陪葬坑4號、28號百戲俑最新研究成果,完整復原了4號百戲俑身著服飾的基本原貌,用三維模型展示28號俑的姿態和細節。
秦始皇帝陵K9901陪葬坑,位于秦始皇帝陵陵園的東南部,距離秦始皇陵封土約300米左右,總面積約800平方米。2011年至2013年期間對K9901陪葬坑進行整體考古發掘,共出土陶俑30余件,確定了陪葬坑的性質、內涵及建筑結構,并對出土各類遺跡、遺物進行了科學保護。目前從這批俑的表現形式、形象、動作等因素分析,初步判斷,這些陶俑可能是象征著秦代宮廷娛樂活動的百戲俑。

據介紹,“百戲”是古代樂舞雜技表演的總稱,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這種競技類的雜技項目就已經逐漸形成,至秦代,百戲已登上秦宮廷大雅之堂,成為秦代宮廷娛樂的主要方式之一。秦代工匠在塑造這批陶俑時,充分運用了塑、堆、捏、貼、刻、畫等技法,使陶俑的體、量、形、神、色、質等藝術效果得以充分展現,個性特征和精神面貌得以凸顯。同時多種雕塑技法和彩繪工藝交叉運用,整體層次豐富,個性鮮明。
百戲俑的出土,形象地展示出了秦代多彩斑斕的雜技世界,使我們以全新的視角認識和了解秦代宮廷娛樂文化,展示了中華文化的輝煌燦爛和獨特魅力。

據秦陵博物院副院長周萍研究員介紹,4號俑是保留秦代藝術信息較多的一件藝術精品,陶俑通體彩繪,是目前發掘百戲俑中殘存彩繪最好的一件文物。其呈站立姿勢,通高1.57m(不含頭),雙腿分離,略呈小弓步,身體稍微向側面扭轉,左臂上舉,右臂搭手于胸前,雙臂殘缺。其上身著衣,布滿泡釘,泡釘間飾以太陽八角紋,下身著裳,繪有大量精美紋飾。4號百戲俑殘存的彩繪圖案主要集中上衣、領緣、袖緣和褲子腰帶等部位,主要有以下三種圖案:八角星紋、幾何紋飾和云氣紋。
K9901出土的28號陶俑呈兩膝著地,兩腳收于臀下,兩臂向后舒展的姿勢。文物修復專家歷時九個月完成了28號百戲俑的修復工作。由于28號俑特殊的姿態,秦陵博物院聯合西北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利用高精度表面三維掃描和紋理拍照技術,構建了文物的表面和幾何形態的高精度建模。使得研究人員和公眾可以通過瀏覽文物的三維模型了解28號俑的姿態和文物的細節。

在對28號百戲俑表面彩繪保護過程中,研究人員還在其腹部彩繪表面上發現了三枚連續的指紋痕跡。相關專家研判后發現,這三枚指紋與青少年指紋的特征高度相似,由此可以推斷,在這尊陶俑上殘留指紋的工匠為青少年的可能性極大。(宋喜明)
- 2022-07-21暑期乘坐市郊鐵路出游 要了解哪些最新規定?
- 2022-07-20夜渡“高原藍寶石” “歪果仁”暢聊“旅行的意義”
- 2022-07-20太原植物園:滿園皆風景,建筑更獨特
- 2022-07-20延展文旅場景的時空體驗 把文化IP做出新鮮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