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湖南武岡三元橋:村級實體經濟助推村民致富奔康
眼下,正是夏收夏種繁忙時節。在湖南省武岡市荊竹鋪鎮三元橋村,村黨總支書記楊勇帶領種糧戶頂著烈日在田間地頭搶收早稻,日以繼夜烘干稻谷,不誤農時栽種晚稻,用辛勤的汗水守好“米袋子”、撒播新希望。
從百年“漁村”華麗蛻變為市級新農村建設示范村,三元橋究竟有何“魔力”?它的幸福密碼又是什么?作為重要見證者,村黨總支書記楊勇日前打開了“話匣子”,娓娓道來……
幾個赤身裸體的伢子,站在赧水河木排上,“蹦”的一下,齊刷刷地跳進了赧水河里——這是百年前小漁村不堪回首的一幕,也留在了楊勇幼年時的難忘記憶里。據他介紹,三元橋村民世代恪守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古訓,一直以半漁半耕的狀態維持生計,繁衍生息。“百年漁村”不僅承載了世代相傳的水鄉情結,更是積淀了深厚的漁耕文化內涵。
面對一個支部戰斗力不強、村民人心渙散、基礎設施落后的三元橋村,自2008年以來,懷揣建設美麗鄉村夢想的老支書關賢躍和新支書楊勇接續奮斗,帶領村支兩委成員從破解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難題入手,積極協調矛盾糾紛,全面對接鎮里發展規劃,多次跑部門爭項目。作為“領頭雁”,他們以身作為以身示范,用“拼命三郎”精神感召了黨員和村民,迅速凝聚起強勁的發展動力,三元橋美麗鄉村建設呈現出勃勃生機。
在籌集修繕水渠山塘、完成人畜安全飲水工程、引進沼氣新能源的基礎上,三元橋村對違章建筑和有損村容村貌的破舊房屋進行清理拆除,按照村民意愿分兩期統一規劃建設村級集中成片建房點,居民點周圍的村民公園、文化中心、垃圾清理場、綠化帶、太陽能路燈等公共設施建設同步推進。
依托宣傳櫥窗、農家書屋、農村信息文化站等主陣地,三元橋村還大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民主法治宣傳、現代公民教育、破除陳規陋習、環境衛生治理、關愛留守兒童等一系列有聲有色的活動,著力加強黨員隊伍建設,不折不扣落實黨務、村務和財務公開和民主管理,社會綜治齊抓共管、夯實社會保障制度……一個社會大局穩定、文明新風蕩漾、鄰里友好和諧的三元橋留住了年輕人的鄉愁,也吸引了投資商的目光,成為一方干事創業的熱土。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除了打漁,三元橋的農民歷來有種田養豬的傳統,為此關賢躍和楊勇主動入戶做思想工作,注重把黨員培養成致富帶頭人,發展300頭以上生豬養殖場2個,全力支持荊竹炎豐農業生態化養殖重點項目和野豬養殖場項目提質擴容,占地100余畝的鰍魚養殖基地和茶場楊梅基地也結出累累碩果。在對村情深入摸排后,楊勇帶領村支兩委成員通過村集體領辦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轉了幾個組的土地經營權,購置機械種植500多畝雙季稻。
筑巢引鳳棲,花開蝶自來。接過老支書關賢躍手中的“接力棒”,楊勇等一班人招商引資巧打“親情牌”,引導在外三元橋籍優秀企業家和技術人才返鄉創業、反哺桑梓,先后解決近400名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如今,實木加工廠、皮具廠、電子廠、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等一批村級實體經濟發展勢態良好,成為三元橋村民致富奔向小康的“助推劑”,實現了賺錢顧家兩不誤。
(劉佑祥 關楊博)
- 2022-07-27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調查推薦工作正式啟動
- 2022-07-27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調查推薦工作正式啟動
- 2022-07-26【尋味中華】蒙古奶茶:南茶北乳 情滿西東
- 2022-07-26觀美景 品文化 河北青龍長城旅游文化節開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