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的簪花工藝匠心獨運,在創作者的巧手編織下,往往化平凡為出彩。
如今,越來越多“零零后”重拾這門手藝,在靜心創作中享受了國風樂趣,也讓非遺活態傳承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蘭州“零零后”姑娘宗怡彤就是一位大學生“簪娘”,在她的手中平淡無奇的絨線成為一朵朵簪花,煥發著別樣古典美。
一花一世界,簪花的世界是優雅低調美,沒有珠光寶氣,卻依然熠熠生輝,只因創作者的匠心付出。
宗怡彤是兩年前接觸簪花工藝,從一開始的“一看就會”到“一做就廢”,再到如今獨立設計簪花,讓她對這門工藝有了更多感悟。
“我特別喜歡漢服,一套好的漢服還需要頭飾來配,所以我決定自己動手做簪花。”宗怡彤說,所有的執著源自熱愛,為自己的10多套漢服配好頭飾,自己制作簪花才能滿足她對國潮的追求。
排線、栓銅絲、裁剪寬度、勾挑搓絲、打尖、傳花,每一個制作過程都需要耐心,制作一朵簪花少說也要一周時間。對于宗怡彤來說,學會簪花,也就學會了靜下心來面對一切,在沉浸的時光,心無旁騖,才能享受最終的賞心悅目。
“讓每一朵簪花開出心靈的花朵。”打開宗怡彤的簪花寶盒,一朵朵簪花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這也是她癡迷其中的原因。
“我也在不斷學習,現在可以用仿點翠工藝,讓簪花更有質感。”宗怡彤說道。
事實上,簪花作為非遺項目,在我國有很多流派,而越來越來多像宗怡彤一樣的年輕人喜歡簪花技藝,也讓這門古老的工藝得以傳承,在年輕手中栩栩如生。
宗怡彤是沈陽大學大二學生,制作簪花是否會耽擱課業也是很多人擔心的事情。
宗怡彤說,簪花制作確實會耗費一些時間,但都是業余時間,相反通過制作簪花,她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學習也會更加高效,所以在她看來,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我們會穿著漢上課、逛街,這個社會其實很包容。”宗怡彤認為,漢服是一種文化,只要不影響別人的正常生活,作為年輕人就可以自信展示。簪花也一樣,自己的制作無疑是對傳統文化的錦上添花,她既然選擇了,就會繼續做下去。
如今,宗怡彤制作的簪花在網上已經小有名氣,有網友還通過網絡來預定。
宗怡彤說,雖然小小網店沒賺多少錢,但至少說明大家對簪花的喜愛,這也鼓勵她做好每一朵簪花,讓獨一無二的美豐富人們的生活。
本期隴人相:宋芳科 任磊 實習生 李怡青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