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文化旅游 >> 文化之旅

    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鄉村振興一線探訪)

    22-10-09 10:0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編輯:劉姍

      原標題: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鄉村振興一線探訪)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走訪一座又一座村莊,廣袤田疇間,龍舟劃起來,秦腔吼起來,鍋莊跳起來,農民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鄉親們精氣神持續提升,不斷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各地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以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載體,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建設鄰里守望、誠信重禮、勤儉節約的文明鄉村。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扎實開展,不斷把農民群眾精氣神提振起來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2017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省徐州市潘安湖街道馬莊村考察時指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很重要,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是辯證法的觀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

      馬莊村是個既注重富口袋也注重富腦袋的村莊。村民熱愛組樂團、排節目、開舞會,他們在村里逛廟會辦燈節,很好地傳承了制作香包、扎花燈等傳統手藝;村民還籌劃組織文藝活動,樂團在村里廣受好評,曾被邀請到縣市電視臺演出。

      出彩的文化文藝活動,讓村民的生活更加充實起來,精神風貌不斷得到提升。經常登臺,人們變得越來越大方開朗;經常互動,鄰里關系變得越來越和諧融洽……現在,村里的節會能吸引周邊上萬人前來觀看,小小的香包縫制已培育成產值超800萬元的產業,馬莊村正全力打造鄉村旅游產業綜合體。

      “唱出精神有干勁,齊心協力搞建設……”在河南省登封市垌頭村,為了提升鄉親們的精氣神,激發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村里組織起合唱活動。如今的垌頭村成了遠近聞名“會唱歌的村莊”。

      2020年6月,垌頭村里開演沉浸式實景體驗劇《再現朝陽溝》。就在文化興村勢頭正勁之時,2021年夏天的一場山洪,將村民一磚一瓦建起來的劇場、街道沖毀。面對洪水,村里黨員干部沖鋒在前、搶險救災。

      如今,禮堂、劇場已經復建,村民又敲起鼓、唱起歌,500個座位的劇場坐得滿滿當當。

      綿綿用力,下足功夫,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在廣袤鄉村扎實開展,不斷提振群眾精氣神。

      在垌頭,很多村民講起令他們難忘的這一幕。村里曾邀請原武警天安門國旗班首任班長董立敢參加升旗儀式。董立敢帶了一面來自天安門廣場的國旗。為了看一眼這面旗,十里八鄉的人都趕來了。

      在內蒙古的廣袤草原上,一支支烏蘭牧騎為群眾唱響動人牧歌,傳遞黨的聲音和關懷。

      在四川小涼山,峨邊彝族自治縣活躍著一批“德古講師”。“德古”彝語意為“德高望重的人”。他們走進院壩筍山、火塘村寨,用群眾身邊事,普及科學知識,幫助群眾移風易俗……

      加強公共文化建設,豐富鄉村文化生活

      在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新集村,鄉村繪本館吸引了很多孩子。這是一座農家院里改造出來的磚瓦小樓。孩子們從校門出來,經常一頭扎進這座為他們量身打造的小圖書館。

      曾經,老舊的村小學只剩下17名留守孩子。平橋區按照振興鄉村教育、助推美麗鄉村建設的思路,改擴建了新集小學,為孩子們建起繪本館、鄉村少年宮。如今,新集村成為美麗宜居村莊,鄉村休閑旅游方興未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要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優化城鄉文化資源配置,完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網絡,增加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總量供給,縮小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差距”。

      各地著力推動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融合發展,增加優秀鄉村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為廣大農民提供高質量的精神營養。

      在云南省騰沖市和順古鎮,有座著名的鄉村圖書館——和順圖書館,建館已有90多年,保存著大量的歷史書籍和文史資料。

      多年沁潤,讀書已經是古鎮人的生活方式。全鎮不足8000人,近3000人辦有圖書借閱證,僅2021年和順圖書館外借的紙質書就有1萬冊。李祖益是鎮上老居民,他的農閑時光,基本在圖書館度過。

      為了滿足更多的閱讀需求,和順圖書館建立了電子閱覽室、移動圖書館等,還在遠離古鎮的大莊社區設立分館,那里的孩子們一結束課業就捧起書本。

      今年夏天,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臺盤村的鄉村籃球賽事視頻,在社交媒體刷屏。要問賽事有多火爆,不僅十里八鄉的群眾前來圍觀,還有河南、廣西等地的人慕名而來。臺盤村籃球場上,里三層外三層擠滿了觀眾,不少人自備馬扎、板凳,更有人搬出梯子。

      參賽球員來自當地各族群眾,解說員在普通話和方言之間不斷切換,中場休息啦啦隊表演民族特色歌舞,比賽獲勝的獎品是黃牛、香豬、西瓜……所以,網友親切地把這場鄉村籃球賽稱為“村BA”。

      這場源于“六月六”吃新節的籃球賽聲名遠播,參賽隊伍從剛開始來自周邊鄉鎮,發展到整個黔東南州各縣。

      7月30日,臺盤村又迎來一項重要的籃球比賽——貴州省“美麗鄉村”籃球聯賽黔東南州半決賽。這是貴州首個以農民群眾為主體的大型體育賽事。截至8月16日,賽事在各市州覆蓋2624個村鎮、進行5457場次,共有30438人參加。

      鄉村球賽的火爆,離不開不斷完善的鄉村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截至2021年,貴州已建立鄉鎮、行政村(社區)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6437個。

      在河南省信陽市新縣田鋪大塆村,最初七八個人吹拉彈唱、自娛自樂的小隊伍不斷壯大,組成了一支二三十人的文化合作社。有文藝愛好的群眾越來越多,全縣“鄉村文化合作社”一下擴展到68個。

      在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葛家村,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叢志強團隊在村里就地取材,展開一場藝術改造。提升后的村莊激發了村民藝術創作的熱情,鏈式反應一般延伸開來。

      在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石節子村,西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靳勒,把村里的13戶村民院落變成了13個美術館。一年后,村民帶著他們參與的作品走向全國。

      如今在全國,有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57萬個,農家書屋58萬家……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持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不斷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豐富、更便捷、更“對味”的文化產品和服務。

      讓有形的鄉村文化留得住,讓活態的鄉土文化傳下去

      福建有著1600多年的產茶歷史,武夷山是烏龍茶、紅茶的發源地。2021年3月,武夷山腳下,星村鎮燕子窠生態茶園里,在福建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叮囑鄉親們,“要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

      建立健全服務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統籌發展的工作機制,推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如今茶成了武夷山千家萬戶的“寶”,12萬人以茶為生,種茶、制茶、賣茶,茶產業生機盎然。

      在武夷山市星村鎮黃村,有一個茶農組成的合作社,負責人是黃正華。在黨組織帶動下,合作社抓培訓,發起制茶能手比賽,如今黃村成為制茶工藝村,已培養600多名制茶師。

      茶藝師余安琪是名90后姑娘,從小在黃村長大。在她心目中,茶香是最令人沉醉的芬芳——過去向往大城市、外出打工的哥哥姐姐都回來了,成長為新一代茶人;各地甚至國外的游客慕名而來,每年暑假來研學的孩子絡繹不絕。“茶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興趣。”余安琪說,“茶對我們這代人,早已不僅僅是農業了。”

      鄉村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深入挖掘、繼承、創新優秀傳統鄉土文化。”

      從充分挖掘具有農耕特質、民族特色、地域特點的物質文化遺產,加大對古鎮、古村落、古建筑、民族村寨、文物古跡、農業遺跡的保護力度,到深入挖掘民間藝術、戲曲曲藝、手工技藝、民族服飾、民俗活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各地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著力加強農耕文化傳承保護,讓有形的鄉村文化留得住,讓活態的鄉土文化傳下去。

      云海翻騰,吞吐著層層梯田。在云南省東南部的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千百年來,各族人民在哀牢山余脈上一鋤一犁共創了一道農耕奇觀——哈尼梯田,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評選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鼓勵村民用傳統材料修繕特色民居“蘑菇房”,同時對內部開展適當改造,滿足村民對改善居住條件的要求;打造梯田鴨、梯田魚、梯田紅米系列精細加工產品,并通過“梯田云”電商平臺,培育集民俗、餐飲、產品等為一體的文旅產業……多策并舉力促哈尼梯田永續利用,千年古梯田煥發新生機。

      走進哈尼梯田遺產區重點村落——紅河州元陽縣新街鎮阿者科村,嘩嘩的溪流穿村過巷,奔向村邊層層而下的梯田。這個古樸的村落,保留有典型的“森林—水系—梯田—村莊”生態聚落。

      村寨的風貌和味道沒變,發展卻是日新月異。2018年6月起,元陽縣與中山大學合作,推出“阿者科計劃”,增強群眾參與旅游發展的內生動力,努力實現旅游開發、群眾受益和古寨保護共贏。“紅稻農家”餐館經營得有聲有色,加上種田、分紅、務工等,阿者科村村民高煙苗家收入頗豐,“祖先留下的森林、村落、梯田、水源是我們寶貴的財富,我們一定會保護好!”他說。

      跟隨鄉村振興的腳步,越來越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苗族姑娘楊文麗曾在外打拼,山外的刺繡機讓從小學刺繡的她大開眼界。10年前,她和丈夫帶著一臺二手刺繡機返回了家鄉——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化屋村,建起產品加工生產基地。楊文麗決心借助新的技術讓精美斑斕的刺繡走出苗寨。很巧,她的奮斗與家鄉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正合拍。

      2021年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化屋村考察調研時指出,特色苗繡既傳統又時尚,既是文化又是產業,不僅能夠弘揚傳統文化,而且能夠推動鄉村振興,要把包括苗繡在內的民族傳統文化傳承好、發展好。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貴州加強民族傳統手工藝保護與傳承,積極發展苗繡、貴銀等民族傳統手工業,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產業品牌和旅游商品品牌。如今,楊文麗團隊有了自己的服飾設計師,從傳統中創新花式,開發出掛畫、文創等各色產品。讓楊文麗欣喜的是,產品不僅游客青睞,鄉親們自己也喜歡。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傳統村落保護力度持續加大,組織實施了傳統村落保護工程,將6819個村落列入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實施掛牌保護,開展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52萬棟歷史建筑和傳統民居、3380項省級及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保護傳承,形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農耕文明遺產保護群。

      如今,“中國農民豐收節”已成為弘揚中華農耕文化的金字招牌,鄉村文明不斷煥發新氣象。

      (本報記者王崟欣、宋豪新參與采寫)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
    无码乱肉视频免费大全合集|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人成高清视频|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看电影|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 97无码人妻福利免费公开在线视频 | 欧美日韩国产中文精品字幕自在自线 |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znlu| 日日摸夜夜添无码AVA片| 国产亚洲?V无码?V男人的天堂| 亚洲av中文无码| 亚洲日韩VA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播放| 亚洲AV永久无码区成人网站 | 伊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中文有无人妻vs无码人妻激烈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 |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高清无码v视频日本www| 中文字幕无码高清晰| 精品视频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日摸夜夜添无码AVA片|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中文|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51安| 中文字幕无码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AV无码资源在线观看| 免费A级毛片无码专区| 国产色综合久久无码有码|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无码|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浪潮 | 中文字幕人妻色偷偷久久|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播放| AV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一本色道无码不卡在线观看| 日本中文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天堂8а√中文在线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