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甘肅省八部門聯合發文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中小學教師
甘肅省委宣傳部、甘肅省教育廳等八部門近日聯合印發《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著力培養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中小學(含幼兒園、特殊教育)教師隊伍,促進全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方案明確,到2025年,建成一批國家師范教育基地和省級師范教育基地,培養一批碩士層次中小學教師和教育領軍人才,定向培養一批優秀的中小學教師,教師隊伍總量充足、素質優良、結構合理、保障有力。到2035年,建立完善的教師專業發展機制,形成招生、培養、就業、發展一體化的教師人才造就模式。培養造就一大批骨干教師、卓越教師和教育家型教師。教師隊伍區域分布、學段分布、學歷水平、學緣結構、年齡結構合理。
強化師德師風建設
將各類師德規范納入新教師崗前培訓和在職教師全員培訓必修內容。建立師德師風監測機制,將師德師風建設貫穿教師管理全過程,在資格認定、教師招聘、職稱評審、崗位聘用、年度考核、推優評先、表彰獎勵等工作中嚴格落實師德師風第一標準。
開展甘肅省園丁獎、特級教師、隴原名師和骨干教師等評優選樹工作,深化甘肅省隴原“四有”好老師風采展示系列活動。嚴格落實我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實施細則,嚴肅查處師德失范行為,加大師德失范行為通報警示力度,持續開展違反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典型案例通報。實施教職員工準入查詢制度,對因嚴重師德違規問題撤銷教師資格和違法犯罪喪失教師資格的人員,實行教育全行業禁入。
創新師資培養模式
建立完善師范院校、中小學校、地方政府“三位一體”師范生協同培養機制,共同參與教師培養全過程。推進師范教育協同提質計劃,推動西南大學支持河西學院、陜西師范大學支持天水師范學院協同提質計劃。建立西北師范大學與甘肅民族師范學院的協同機制,在師資培養、資源共享、學科建設、聯合辦學等方面予以重點支持。
持續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適度擴大教育碩士招生規模,著力培育教育博士授權點并擴大教育博士招生規模,優化碩士、博士學歷教師分布結構。完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適當壓縮學科類課程,拓展教育類課程,優化實踐類課程。依托全省地方師范院校,實施公費師范生培養計劃、優秀教師定向培養計劃、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計劃和鄉村小學全科型教師培養培訓計劃等四類教師培養計劃,科學規劃師范生培養規模,分學段培養、分類別造就,提升中小幼教師專業水平和培養層次。
實現教師精準培訓
實現教師精準培訓,省級聚焦頂層設計、項目統籌和卓越人才培育、重大項目實施,指導督促市縣創建標準化教師發展中心,強化項目的審核和考核評估;市級要建立健全教師發展中心和專業培訓者隊伍,突出市域整合和骨干培育、團隊研修,強化項目的日常監管和指導督導;縣級要建設教師發展中心,實現培訓、教研、電教、科研部門有機整合,抓好縣域教師全員培訓及緊缺、薄弱學科教師培訓,強化5年360學時培訓任務的落實;校級突出課堂教學,落實校本培訓,抓好培訓落地,推動向實踐轉化。要聚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盯轉型、提質、增效目標,堅持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以師德涵養為重點、以師能提升為關鍵,分學段、分類別、分層次、分崗位、分學科精準研訓。突出課程改革、教學改革、評價改革和“五項管理”落實、“雙減”落地等關鍵課題,優化培訓內容,升級培訓方式,建立完善教師自主選學機制和精準幫扶機制,創新線上線下混合式研修模式,提升培訓效度。開展“優質培訓項目”“精品培訓課程”評選,打造高水平課程資源,培育具有甘肅地域特色的教師培訓課程資源。
培育引領示范團隊
以實施國家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雙名計劃”)為引領,進一步健全縣、市、省三級名師名校長逐級遴選、梯次培養、分級管理、統籌使用的一體化培養體系和管理機制,啟動以甘肅省領航名教師、名校長為主體的卓越人才培養工程,2023-2025年培訓甘肅省領航名師名校長100名(名師50名、名校長50名),培養一批行業知名、社會認可的教育家型校長和專家型名師,建立名師名校長工作室,聚焦涉及全省基礎教育領域的關鍵性問題,常態化開展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工作。
實施隴原優秀校長培育工程,2023-2025年培訓中小學優秀校長300名,打造一支政治素質過硬、辦學實績突出、有較大發展潛力的中小學校長隊伍;開展高中校長和初中校長高級研修,2023-2025年完成高中校長和初中校長全員培訓;啟動骨干教師梯度培養計劃,2023-2025年培育2000名省級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和隴原名師,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
完善教師治理體系
嚴把教師準入關口,將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注重思想政治考察。支持學校全程參與面試、考察和擬聘人員的確定。堅持把取得相應教師資格證作為上崗任教的前提條件,全面落實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和定期注冊制度改革要求,對暫緩注冊、注冊不合格的教師,不得評聘教師專業技術職務;注冊不合格的教師,不得繼續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嚴格按照教育部劃定的免試認定范圍,推進教育類研究生、師范生免試認定改革。嚴格落實城鄉統一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對市(州)直(屬)及所轄縣(市區)中小學教職工編制跨縣域、跨層級余缺調劑,實行動態調配,不斷提高編制的使用效益。對規模較小的村小學、教學點按照班師比和生師比相結合的方式核定。對公辦幼兒園要結合實際合理核定教職工編制,支持各地利用空余事業編制優先保障公辦幼兒園教育教學用編需求。
優化教師資源配置
深入推進縣(區)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改善交流輪崗激勵機制,優化教師資源配置。堅持縣域交流輪崗每學年教師交流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總數的10%,其中各級各類名優骨干教師應不低于交流教師總數的30%,校長在同一所學校連續任職兩屆或任滿8年的均應交流,同一所學校班子成員每次交流人數一般不超過班子成員的30%。將到農村學校或薄弱學校任教1年以上作為申報高級職稱的必要條件,3年以上作為選任中小學校長的優先條件。城鎮教師校長在鄉村交流輪崗期間,按規定享受鄉村教師相關補助政策。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實施邊遠艱苦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計劃教師專項計劃和“銀齡講學計劃”,充分調動城市和城鎮學校優質資源,加強對農村薄弱學校的師資支持,提升農村薄弱學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實施人工智能工程
開展人工智能研修平臺建設工程,到2025年全面建成教師人工智能研修平臺。探索人工智能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應用,推廣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形成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有機結合、深度融通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模式。探索人工智能技術與教師教育的融合路徑、模式和機制,實現教師教學水平的精準評估和有效提升。通過自主學習、同伴互助、專家引領等相結合的方式推進區域研修和校本研修,充分發揮智能研修平臺的精準教學分析作用。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創新,促進教與學的模式變革與減負增效。培育創新團隊和卓越教師,切實推動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實現教師隊伍建設與人工智能的全面融合,逐步達到教師人人想用,人人會用,人人用好人工智能技術的新局面。
深化教師評價改革
推動以職稱評審、榮譽評選、績效考核為主體的教師評價制度改革,進一步優化中小學崗位設置管理,適當提高中高級崗位結構比例。建立健全符合中小學教師崗位特點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完善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競爭激勵機制,暢通教師職業發展通道。將教師師德表現和評價作為表彰獎勵的先決條件,嚴格落實師德師風第一標準要求。完善績效工資考核辦法,績效工資核定向鄉村小規模學校、艱苦邊遠地區學校等傾斜,分配要向班主任、教育教學效果突出的一線教師、從事特殊教育隨班就讀工作的教師傾斜。按照國家對師范院校教育教學評估和相關學科評估基本要求,結合師范類“雙一流”建設評價標準,推進師范類專業認證,切實推動全省師范類院校把辦好師范教育作為第一職責,將培養合格教師作為主要考核指標,推動師范專業提升品質、特色發展、追求卓越。完善師范院校評價鼓勵機制,將師范專業生均撥款標準在國家規定的普通高等學校生均撥款標準基礎上提高30%。
強化教師待遇保障
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投入的重點予以優先保障,重點用于按規定提高教師待遇保障、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加強教師的培養培訓。加大對師范院校支持力度,適時提高師范專業生均撥款標準。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的政策規定有效落實。落實好公辦幼兒園教師工資待遇政策,確保及時足額發放,民辦幼兒園參照公辦幼兒園合理確定教師工資收入水平。全面落實好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適當提高補助標準,著力提高鄉村教師地位待遇。繼續新建或改擴建農村中小學教師周轉宿舍,確保讓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支持各地將符合條件的教師納入保障性租賃住房或公租房保障范圍,有效解決教師隊伍住房困難問題。
奔流新聞·蘭州晨報記者 武永明
- 2022-10-09【中央媒體看甘肅】千年壁畫“動”起來了 敦煌歲時節令之寒露篇
- 2022-10-09今年下半年蘭州市中小學教師資格認定10月17日起網上報名
- 2022-10-082022年蘭州市公開招聘中小學聘用制教師面試推遲
- 2022-09-26《甘肅省檔案條例》12月1日起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