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我們這十年】
在涇河兩岸繪就壯美畫卷
——黨的十八大以來崆峒區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綜述
這十年,綜合實力“大步跨越”,積蓄了奮進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這十年,生態優先“向綠而行”,擘畫了宜居宜業的嶄新畫卷;
這十年,民生答卷“傾力而為”,擦亮了崆峒兒女的幸福底色。
黨的十八大以來,崆峒區上下高舉旗幟、牢記使命,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穩增長、調結構、推改革、增動能,走出了一條產業全面轉型升級、生態宜居可持續發展的崛起之路。
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秋收時節,崆峒區寨河鄉田河村村民梁雪艷正在自家桃園中采摘桃子。
“去年我們僅養羊就收入了10萬元左右。今年,家里的桃子又喜獲豐收,在直播間里一掛上購物車,就被上海、天津、杭州等大城市的顧客搶購一空……產業發展讓我們掙到了錢,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梁雪艷說。
十年來,崆峒區以“亂云飛渡仍從容”的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讓地區經濟運行“穩”的基礎更加牢固,“進”的態勢更加明顯,發展動能不斷增強,奏響了高質量發展的華美樂章。
綜合實力穩步提升。地區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86.52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171.32億元,經濟總量占全市31%,綜合實力穩居平涼市首位;城市服務型、工業主導型的縣域經濟優勢不斷凸顯。2021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強縣”榮譽稱號。
產業發展協調推進。全面推行重點產業鏈鏈長制,產業結構更優,后勁更足;大力實施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計劃,平涼紅牛產業園建設加速,打造的涇河川萬畝現代產業園讓現代農業提檔升級;全力推進峽門新型建材工業集中區建設,成功引進了世界500強海螺水泥落戶平涼,建成海創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全區石灰石產能超過1000萬噸,成為全省最大石灰石生產基地,經濟發展規模和水平逐年增長。
改革創新活力顯現。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重大成效,“放管服”改革舉措全面落實使得高效、便捷的營商環境初步實現。目前,全區市場主體達4.5萬戶。
如今,以平涼紅牛、智能制造、中醫中藥、新興能源、綠色建材、文旅康養、設施蔬菜、優質果品、生態環保為主的九大產業鏈建設正在加速推進,崆峒區正向著“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和行業競爭力”的目標持續發力,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擦亮生態宜居“新名片”
華燈初上,燦若星河,涇河兩岸萬物并秀。中心城區的一處處“口袋公園”,鄉野田間的“綠意滿枝”……這十年,崆峒綠色發展意正濃。
“這兩年,走在咱們平涼街頭,隨處可見各種樹木花草,公園里更是花開不斷。每天帶孩子來公園里逛一逛,既鍛煉了身體,又放松了心情。”市民郭森的家離柳湖公園不遠,幾乎每天傍晚都要帶兩個孩子到這兒散步。
一條條道路干凈整潔,一行行樹木碧綠青翠,一排排房屋整齊有序,一戶戶人家窗明幾凈,一張張笑臉幸福溫馨,崆峒鄉村處處洋溢著人居環境改善帶來的勃勃生機。
“以前,村里家門口到處都是柴草堆、土堆、糞堆,影響村容村貌。現在,道平路暢、鳥語花香,留在眼前的是看得見花、乘得了涼、種得了菜、吃得了果的小花園。”白水鎮打虎村村民馬銀祥談起村子的變化贊不絕口。
這十年,“綠水青山”正不斷變成“金山銀山”,崆峒城鄉面貌持續改善,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底色更濃、成色更足。
生態環境不斷優化。“八溝一河”、城市黑臭水體綜合治理、鄉鎮污水處理站、清潔能源等生態環保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和森林城市創建穩步推行,PM10和PM2.5平均濃度連續實現“雙下降”,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9.6%,全區森林覆蓋率由2012年的21.83%增加到23.81%。
城鄉面貌大幅改善。全面啟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深入開展了城市更新和城鄉環境整治行動,城市建成區面積增加到47平方公里,城鎮化率由2012年的55.5%增長到現在的65.92%。2020年躋身“中國最美縣域榜單”,今年成功申報“全國海綿城市”。
奔向幸福生活新征程
“以前,我們這里交通不便,基礎設施簡陋,環境衛生也不好,收入渠道很單一。如今,我們村里有田園窯洞主題農莊、露營燒烤,周末經常有城里人來玩。我在自己家中開辦了農家樂,游客來吃地道的農家飯,賺錢顧家兩不誤,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呢。”花所鎮寺溝村村民龍麗麗高興地說。
鄉村景色日日新,這是勇于實踐的必然結果,也是善于創新的生動詮釋。
十年來,該區舉全區之力、聚全區之智,完成了對全區50萬人民的莊嚴承諾——2018年,崆峒區退出貧困縣序列;2021年,崆峒區被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被列為全國脫貧攻堅成就和經驗總結縣區之一。
十年來,該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圍繞“衣食住行、業教保醫”等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最現實問題,傾心傾力為民、利民,讓發展實績更有“溫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
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市區政務服務中心建成投用,“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全面實現;
教育質量不斷提升,義務教育優質均衡,一老一少保障體系全面建成;
社會保障更加牢固,就業舉措穩定落實,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構建;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5307元提高到3344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5360元提高到13359元。
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一項項民生工程加速建設,一件件民生實事落地生根。
……
崆峒區交出的“答卷”,絕不限于此,也絕不止于此。
大潮激蕩,奮斗的腳步永不停歇。崆峒必將繼續秉持“嚴”標準,踐行“快”節奏,鎖定“實”常態,在實現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穩步前進,展現新氣象,干出新作為,奮力開創宜居宜業宜游宜養美麗崆峒的新篇章。(魏麗 梁璐)
- 2022-10-11【大河奔騰看甘肅】金川峽:水清河暢風景美
- 2022-10-11西北師大《河西走廊通史》獲批甘肅省社科規劃重大項目
- 2022-10-11甘肅省5條線路入選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
- 2022-10-11鳴沙月牙 金秋如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