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遼寧阜新:建設生態文明高地 繪就和諧美麗圖景
這里,藍天白云成為常態,綠水青山觸手可及;這里,風車高高矗立,光伏發電板鱗次櫛比,新能源產業“風光無限”;這里,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加速形成,天藍、地綠、水清成為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為創建“雙示范市”寫下生動注腳。這里,就是阜新。
黨的十八大以來,阜新堅持緊緊圍繞高質量轉型、全方位振興目標,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礦區環境治理為重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阜新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阜新藍”“阜新綠”成為耀眼名片。
盤顧來路,步履艱辛。十年巨變,背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阜新決心、阜新信心和阜新堅持。
打好打勝污染防治攻堅戰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黨的十八大以來,阜新市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堅決打好打勝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顯著成效。
今年“十一”假期,在外地工作的王思佳回到家鄉,在朋友圈曬出了阜新的藍天,引得同事朋友紛紛點贊:“大片兒效果”“秋高氣爽、藍天澄澈”……贊美之詞溢出屏幕。
這些贊美,阜新絕對當得起。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份,阜新市空氣質量再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優良天數247天,同期增加18天,全省排名第五。
黨的十八大以來,阜新空氣質量呈逐年改善趨勢,2018年優良天數297天,2021年顯著改善,達到311天,創歷史紀錄,今年更是再創新高。
斐然成績源于阜新市委、市政府的頂層設計、高位推動,源于各部門齊抓共管、聯動協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阜新市緊盯大氣污染治理重點工程,實施城市供熱“拆小并大”整合,實現“一網多源”,年減少大氣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2000噸,氮氧化物800噸。開展工業企業提標改造工程,6家熱電企業20個機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輛23000余輛、燃煤小鍋爐993臺。
同時,阜新市大力推進散煤替代,2018年以來累計為城市周邊4967戶農村居民替換環保節能爐具5464套。2021年,成功爭取到國家北方清潔取暖示范市,通過“光熱+電”清潔取暖、集中供暖、生物質爐具取暖等方式,大幅降低散煤對空氣質量的污染。在此基礎上,不斷增強科技支撐,建設秸稈焚燒火點瞭望視頻監控10個、網格化監測微型站44個,有效提升監測和監管能力。
水是城市的靈魂,在建設“水美阜新”的道路上,阜新市委、市政府在流域水污染防治上科學謀劃、精準施策、全力攻堅,狠抓城鎮和園區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及提標改造、流水水環境生態修復、黑臭水體治理等,突破水取得顯著成效,在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排名大幅度躍升,改善幅度排名全國第二十九。
黨的十八大以來,阜新市打贏了一個又一個水污染治理的“漂亮仗”:開展遼河治理攻堅戰、凌河治理阻擊戰,投資3.2億元,實施治理項目23個,徹底摘掉“重污染”帽子;開展氟化物溯源排查,解決細河氟超標問題,經驗在全省推廣;在全省首批啟動流域水質考核補償機制,設置29個河流斷面對縣區進行考核,倒逼縣區采取措施保障水質達標;借助中央和省級生態環境保護契機,推動氟產業開發區碧波污水處理廠,皮革產業開發區第一污水處理廠先后完成技術改造,解決細河兩處最大風險隱患;深入實施入河排污口規范建設,阜新市231個排污口,截至目前已完成168個......
以下一串亮眼的成績單更足以說明阜新在水污染治理上的努力成果:細河治理案例入選生態環境部“美麗河湖”候選名單;養息牧河養息牧門斷面,水質從五類提升到四類水質;柳河長坨子斷面水質從四類提升到三類水質,進入優良序列,柳河協同治理保護與發展入選全國第二批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流域名單。
成績顯著、勢頭攀升,好消息接連傳來。繼2019年細河消除劣五類水體,水質不斷優化。今年1至8月,細河月均值達到三類水體,歷史上首次進入優良序列。8個國控斷面全面達標,優良水體比例87.5%,縣級以上水源各年度水質均達標,優良率100%。阜新,全面消除了城市建成區內黑臭水體。
土壤是農業之本。黨的十八大以來,阜新市始終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分類管理、風險管控、污染擔責、公眾參與”的原則,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阜新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機制不斷完善。已完成阜新市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阜新市還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有效管控土壤風險。
近年來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國控點位監測結果表明,阜新市土壤環境質量詳查單元、畜禽養殖場周邊、飲用水源地周邊土壤狀態總體呈優。阜新市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結果顯示,阜新市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總體良好,全部為優先保護類,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100%。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人民吃的安心、住得安全。
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黨的十八大以來,阜新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積極探索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轉型路徑,通過產業延伸、產業轉換、產業替代、產業重塑等模式統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形成新能源、綠色食品、高端裝備、精細化工“四個優勢產業”并進發展的良好態勢。
綠色產業體系逐步形成,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份“四個優勢產業”合計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239.7億元,占阜新市規上工業經濟的81.9%。
黨的十八大以來,阜新積極開展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先后獲批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市、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基地、秸稈綜合利用示范市,基本建成以煤矸石、粉煤灰綜合利用為主的廢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目前,阜新市煤矸石、粉煤灰綜合利用企業達到136家,產值突破50億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阜新立足風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截至2021年底,阜新市新能源裝機規模達到338.6萬千瓦,占阜新市發電裝機規模63.7%,能源結構實現了以清潔能源為主的根本性轉變。與此同時,大力推動工業企業節能減排,通過結構減碳、技術降碳、管理節碳,加快推進制造業綠色轉型。截至2021年底,規上企業能耗168.6萬噸標準煤,2021年規上工業能耗強度同比下降5.5%。
阜新“伊利乳品”已獲得國家級綠色工廠稱號,“德爾汽車零部件”“凱萊英化工”等5戶企業獲得省級綠色工廠稱號。
綠色理念深入人心,綠色發展成為共識。
生態環境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阜新曾是著名的資源型城市,而資源型城市實現轉型,礦山治理是繞不開的必答題。自2012年起,阜新市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兩權價款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14個,資金14.8億元,相繼開展了阜新海州露天礦區、艾友煤礦區、新邱煤礦區、排山樓金礦區、阜蒙縣北部鐵礦開采區和阜新百里礦區等14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極大地改善了阜新礦區及市區的生態環境,取得較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彰武縣地處科爾沁沙地南緣,是科爾沁沙地南侵的主要路徑,也是全省沙化最嚴重地區。1952年以來,一代代彰武治沙人不斷探索科學治沙方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阜新市按照“人進沙退、綠進沙退”的部署要求,深入實施沙化土地綜合治理工程,開啟以樹擋沙、以草固沙、以水含沙、以光鎖沙的系統治沙模式,阻止了科爾沁沙地南侵的腳步,構筑起遼寧中部城市群和京津冀地區的生態屏障。
從具體數據上看,阜新市2020年第六次沙化普查比1995年第五次普查沙地減少24萬畝,林地面積增加到2020年的597.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8.02%,每年的揚沙天氣從上世紀五十年代的30天左右下降到近三年的3天左右。
在彰武,大漠變林海。放眼阜新市,見縫插綠、綠美阜新的生動畫卷正徐徐展開。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十年間,阜新以久久為功的韌勁取得了生態文明建設累累碩果。新征程上,阜新將繼續保持定力、接續奮斗,創造下一個十年的生態奇跡。(伍策 郭蕾)
- 2022-10-12福建廈門公布第六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 2022-10-11高舜禮:疫情之下豈有旅游業的“恢復”(圖)
- 2022-10-11觀星、拍星成新興旅游項目 星空經濟如何保證特色
- 2022-10-11全國多地景區出臺免門票政策 推動旅游市場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