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冬奧遺產最大化再利用 中國解答“附加題”
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期間,冬奧遺產以及冰雪產業的話題得到再次聚焦。冬奧會成功舉辦之后,發展全民冰雪體育產業有了真正穩固的依托點。北京,這座“雙奧之城”有責任、有義務積極探索后冬奧時代,如何解答將冬奧遺產最大化利用這道“附加題”,為全球冰雪體育產業健康發展率先提供中國方案。
冬奧遺產再利用具備清晰規劃
究竟什么是冬奧遺產?冬奧會留下的遺產存在于方方面面,除了場地、場館等可視化遺產,還有許多非可視化遺產。總結歸納為七個方面:體育遺產、經濟遺產、社會遺產、文化遺產、環境遺產、城市發展遺產、區域發展遺產。
2022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遺產管理處處長、國際奧委會可持續與遺產委員會委員劉興華介紹,吸取多個冬奧舉辦國遺產利用情況的前車之鑒,冬奧組委會在今年1月就面向社會公布《北京2022遺產戰略計劃》。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是國際奧委會《奧林匹克2020議程》頒布后,從籌辦之初就全面規劃管理奧運遺產的一屆奧運會。其創造了豐厚的冬奧遺產,為國家、主辦城市、人民群眾帶來長期的、積極的收益,是成功辦奧的重要標志之一。
除了賽區內的設備設施等體育遺產需要合理規劃利用,冬奧為城市帶來的無形遺產也要加以利用傳承。比如冬奧的舉辦全面提升了民眾冰雪運動普及率,增加了競技體育和大眾體育的經濟效益;提升了全社會助殘扶殘的意識,無障礙設施得到大規模普及,社會對殘疾人越來越包容,殘疾人就業渠道越來越公平、豐富;通過賽事,公民秩序意識得到提升;交通設施因冬奧更加便捷,加速了區域一體化進程,京張高鐵修建提速,沿途百姓提前受益;冰雪產業帶動賽區周邊人口就業,比如張家口植樹造林工程為1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提供生態護林員崗位,帶動接近300萬人增收,張家口崇禮區當地每5個人就有一人從事冰雪行業等。
伴隨著北京冬奧結束,將有更多籌辦成果持續轉化為冬奧遺產。所有這些將持久造福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為城市和區域可持續發展帶來長期收益。
探索冬奧遺產多元化保護利用方式
北京市石景山區首鋼老工業園的首鋼滑雪大跳臺,見證了多個奧運會奇跡,谷愛凌、蘇翊鳴在此奪冠后,這里成為了打卡圣地。北京冬奧會結束后,首鋼園迎來了旅游、參觀、商業網編織的高潮。
首鋼運動中心黨支部書記、副總經理郭曉民表示,首鋼園區第一次遺產利用,是首鋼老工業遺產變身冬奧賽區,第二次利用便是冬奧結束后,探索老工業遺址+冬奧遺產+文體產業結合再利用。
首鋼大跳臺是全球首個在冬奧會結束后得以永久保留的自由式滑雪跳臺。冬奧結束至今,大跳臺及周邊設施沒有閑置。由于大跳臺的定位是園區“活力聚集區”,舉辦活動的范圍以體育產業為主、其他產業為輔。先后舉辦過首鋼園冰雪匯、谷愛凌慈善跑等活動;大跳臺很受一些科技企業的青睞,舉辦過新能源汽車的展示發布會等。
除了大跳臺,首鋼園區內還有4座冰場和一座極限公園,4座冰場均為奧委會認證的標準場館,設施先進,在冬奧期間極大保障了運動員訓練需求。冬奧會結束至今,剩下2座冰場開放中,吸引了門頭溝、昌平、西城、東城、平谷甚至廣西壯族自治區隊來訓練,暑期訓練營冰時排滿。
極限公園面向社會開業以來,攀巖、滑板項目各有固定的幾百名會員,已基本實現培訓常態化。不僅2021年舉辦過滑板全國精英賽,今年9月還舉辦了北京市第十六屆運動會滑板表演賽。
如今的首鋼園內,現代的時尚與歷史的厚重并存,科技無處不在。國際奧委會副主席胡安·安東尼奧·薩馬蘭奇在服貿會期間表示,北京在奧運遺產可持續利用方面給全世界做出了示范。
對于另一處冬奧賽區延慶來說,北京市延慶區副區長任江浩表示,要把冬奧遺產變成資產。任江浩說:“從冬奧遺產利用來說,延慶主要有三個方向。第一是高端賽事,我們有承辦冬奧的經驗,要把一些國際性的錦標賽、世界杯引入延慶。第二是大眾體育,我們提出目標建設戶外運動城市,戶外運動面非常廣,不單是冰雪,現在非常流行的飛盤、槳板、腰旗橄欖球等等這些戶外賽事,在延慶也非常適合。第三個方向是體育產業,中關村延慶園專門有一個體育產業園,里面匯聚了大量的冰雪科技企業。為此,延慶區政府專門出臺了產業政策,對相關的企業進行獎勵。”
如何實現冬奧賽區常態化、長久化健康運營,持續發揮奧運效應是永遠的課題。郭曉民在接受采訪中表示:由于遺產再利用很難標準化執行,究竟如何利用、利用到什么水平才是合理的再利用?對此,他與首鋼團隊進行了深入的探索。例如,園區內4塊冰場,引入科技企業入駐同樣有可觀收入。今年,園區大膽引入了探月工程相關企業,園區的科技感和活力得到顯著提升。
實現冰雪產業、城市治理雙升級是最終目的
“加強冬奧場館賽后利用,是遺產利用的重要環節,這也是為中國冰雪產業升級做準備。”劉興華說。
中國冰雪產業升級為何重要?
“北京冬奧會周期內觸發了大量的雪場、冰場,由此帶動滑雪產業鏈的擴張。全國現有803家滑雪場,我們不可能在接下來的幾年再不斷去開滑雪場。”國際雪聯理事、中國滑雪協會副主席鄭良程說,進一步引導冰雪產業發展,就是要推動產業升級。
冬奧周期滑雪產業不斷發展,基礎設施不斷擴張,接下來的幾年里基礎設施建設會放緩,需求增長也可能放緩。如果整個產業的供給嚴重大于市場需求,不加以引導,可能會導致滑雪產業形成惡性競爭。
后冬奧時代,要進一步保持和推動“人民奧運”的總發展方向,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全民健身體系,努力豐富群眾冰雪賽事活動,從基礎抓起,從娃娃抓起,推動更大規模更高質量的群眾冰雪運動。
劉興華認為,要繼續推進“冰雪進校園”并鞏固“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成果。鼓勵中小學探索反季節練冰雪項目的方法。比如夏季開展輪滑、滑板、越野輪滑等陸地項目,不具備條件的要積極創造條件。冬奧設施,比如大跳臺、冰場每年對區內中小學輪流免費開放,讓學生零距離感受冬奧精神。
積極弘揚冬奧文化,發揚志愿者服務精神。2008年被稱為“志愿者元年”,從那一年起,志愿者成為社會不可或缺的力量。奧運志愿者不僅帶來了服務,還帶來了無私奉獻的精神,這筆寶貴的人文遺產將在社會發展中繼續發揮積極作用。
持續推進放管服,轉變政府職能。以首鋼園為例,目前園區為入駐企業的青年員工提供一定的生活補貼或住宿補貼,以保持園區年輕活力不減退。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松懈,不盲目追風數字化工程,要真正為企業服務。
體育產業的特點是服務性,體育賽事撬動著整個社會資源,考驗著社會服務。我國在交出冬奧圓滿答卷的基礎上,將持續做好奧運遺產保護利用這道“附加題”,為全世界樹立一道“中國標桿”。
- 2022-10-25湖南隆回:所有A級景區已陸續暫停對外開放
- 2022-10-252022年9月5A景區百強出爐 山西5家景區上榜
- 2022-10-25清東陵景區發布閉園公告 自10月24日起暫停營業
- 2022-10-25廣州200多座空中花廊綻放 姹紫嫣紅扮靚花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