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浙江文化觀察:走過550周年誕辰 陽明文化如何活化利用?
走進位于浙江寧波余姚的王陽明故居主樓瑞云樓,五間二弄的二層木結構樓房,處處留著歷史的痕跡。1989年,王陽明故居修繕工程啟動,2007年開放,這里將其家譜世系、生平、足跡、戰功、書法、學說、學術傳承等內容向游客詳細展示。
如今,這里已成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開放至今,累計接待游客約400萬人次。
這是陽明文化活化利用的一景。
余姚是陽明故里,550年前,王陽明誕生于此,開啟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走過550周年誕辰后,陽明文化如何活化利用?
“先人已逝,但思想永存。”中共余姚市委書記傅貴榮在31日舉行的紀念王陽明誕辰550周年禮賢儀典上表示,陽明文化是先賢留給后人的寶貴精神財富,早已融入每個余姚人的血脈基因,構成了萬千姚江兒女的人文底色。
作為王陽明出生地、成長地、陽明心學思想重要萌發地和傳播地,近年來,余姚立足本土資源,大力開展陽明文化“六進”行動,保護修繕陽明史跡,精心打造陽明古鎮,其超越時空的獨特魅力和時代價值得到充分彰顯。
以“浙江文化標識”打造為例,近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了首批10個文化標識建設創新項目,余姚“陽明文化”從2022年初立項的100個“浙江文化標識”培育項目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
據悉,“浙江文化標識”培育計劃是挖掘區域優秀文化生生不息的“價值錨地”,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成為浙江文化和旅游深入融合的“動力引擎”。
除了修繕故居,留住文化之根外,當地還不斷深挖陽明思想,培養了一批本土陽明學研究人才,成為解碼陽明文化基因的堅實力量。
記者了解到,從2015年開始,余姚連續7年在王陽明誕辰日舉辦“陽明文化周”系列活動,推出學術講座、學術研討會、文化活動、實踐活動等,以豐富的形式,將陽明文化的傳播系統化、規律化。
2022年,余姚還成立了陽明讀書社,希望以此進一步傳承陽明思想,擦亮余姚作為“陽明故里”的書香底色。
事實上,陽明文化的活化利用不止于此,余姚還通過接地氣的“實用”,讓陽明文化融入當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陽明文創”為例,在陽明書坊,除了與王陽明相關的書籍外,王陽明誕辰550周年的文創產品也已經亮相,明信片、文化衫、扇子、雨傘等產品多種多樣,陽明書坊已經注冊了“良知創物”商標,并在線上開設了微店。
“頭批預售200把,上架2小時就搶售一空!”當地獨立設計師李福彬設計了“一傘知余姚”文創傘,內傘面畫著以王陽明為代表的余姚四賢的“呆萌”形象,輔以亭臺樓閣等文化地標。
如今,李福彬設計的陽明文創產品已累計銷售幾十萬元。
據悉,在本次活動中,還舉行了《知行合一——王陽明誕辰550周年》個性化郵票首發儀式。
- 2022-11-01微創意、微改造 鄉村旅游增“顏值”
- 2022-11-01湖南隆回:捍衛“舌尖上的安全” 推動食安監管
- 2022-11-01休閑旅行和跨國探親推動歐洲大陸航空客流量
- 2022-11-01詩意棲居|在周莊的漫漫時光里 入夢江南水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