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紡織非遺大會落幕 傳承創新促進鄉村振興
第六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召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供圖
為期三天的第六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召開,來自政府和行業相關負責人以及非遺傳承人、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紡織非遺深入地方發展的諸多可行性舉措,全力發揮紡織非遺的發展帶動作用。
今天,記者從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了解到,本次大會以“構建紡織非遺城鄉融合發展生態圈”為主題,由該聯合會與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保定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紡聯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高陽縣人民政府承辦。這是大會繼浙江、北京、云南、遼寧、貴州后的第六站。
如今,紡織非遺發展已經成為一項系統工程,從挖掘非遺技藝、傳承非遺文化、創新非遺作品,到發展非遺產業、帶動地方經濟,從頂層設計到基層實踐,無一不需要行業和地方的系統規劃、有力推進。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一級巡視員曹學軍在線上致辭時表示,近年來,中國紡聯聯合各地政府積極推進紡織非遺傳承創新發展,每年召開紡織非遺大會,極大地促進了紡織非遺的產業化、生活化、市場化發展。本屆大會主題體現了紡織非遺工作的新要求,要將非遺技藝的傳承創新與先進產業鏈生態構建相結合,加強傳統技藝、時尚設計、先進制造、現代管理、人才培養的融合;要將紡織非遺傳承創新與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加強傳統文化、區域優勢、特色經濟、新型城鎮化的融合。同時,要將非遺技藝傳承創新與文化傳承創新相結合,在堅守非遺元素本質和內涵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生活加強融會貫通,體現當代思想表達。
第六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召開。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供圖
世界紡織制造商聯合會主席、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表示,十八大以來,紡織行業在非遺工作領域有了長足進步。他談到構建紡織非遺城鄉融合發展生態圈的必要性時稱,要明確發展特色經濟、推進鄉村振興的使命責任,建立城鄉雙向聯動的產業鏈、價值鏈;要明確傳承中華文化、維系鄉土鄉情的必然選擇,把紡織非遺的當下與未來,置于城鄉融合發展生態圈構建中;要明確活化非遺資源、重塑產業優勢的重要路徑,繼續探索科學可行的紡織非遺健康發展、平衡發展與協調發展。
談到構建紡織非遺城鄉融合發展生態圈的關鍵路徑,他指出,需要在四個維度加以構建與推進:一是建設非遺產業生態,培養有發展潛力的手工坊、合作社,建立非遺特色產業集聚區或特色小鎮,培育和引進產業帶頭人、運營人才。二是形成安居樂業生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引導非遺產業鏈向鄉村轉移,調動群眾傳承非遺技藝。三是維系鄉土文化生態,以新品牌重塑藝術感召力,以新消費重塑市場感召力,以新科技重塑場景感召力。四是實現共同富裕生態,激活鄉村非遺事業的內生動力。
河北省保定市高陽縣是千年古縣,其紡織業已有400多年發展歷史。河北省保定市副市長謝鵬在致辭中表示,大會主題定為“構建紡織非遺城鄉融合發展生態圈”,開啟了大會助力鄉村振興的新篇章。希望社會各界進一步深化合作,加強非遺的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打造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讓紡織非遺與文化產業共生共長。
保定市高陽縣政府縣長蔣東方作縣域推介時表示,高陽能夠成為第六屆中國紡織非遺大會的承辦地,倍感榮幸、倍受鼓舞。如今,高陽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紡織產業集群之一,擁有4個中國馳名商標,8000多個自主品牌,“高陽毛巾”也被國家工信部確定為了紡織服裝重點培育區域品牌,是紡織產業未來發展的一片沃土。
會上,孫淮濱發布了《2021/2022年度中國紡織非遺發展報告》。報告對當年紡織非遺工作進行描述、總結、歸納與前瞻。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國際合作辦主任張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李薇,中央民族大學少數民族服飾研究所所長祁春英,河北永亮紡織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高陽民間染織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田海濤等分享了各自在紡織非遺方面的實踐故事。
會上,嘉賓們共同見證了共建中國紡聯非遺辦長三角地區工作站合作簽約、紡織非遺出版傳媒合作簽約、紡織非遺標準化合作簽約、紡織非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合作簽約、昆曲《御題棉花園》項目啟動簽約、我家的毛巾會唱曲兒授權合作簽約、共建河北大學高陽文化研究中心合作簽約等多項合作的達成。舉辦了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全面實現鄉村振興”倡議行動。
大會期間,與會嘉賓們參觀了以“傳承非遺技藝賦能鄉村振興”為主題的紡織非遺系列展,參與了全國紡織非遺鄉村振興與城鄉融合工作交流座談會等活動。
- 2022-12-29河南新增三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 2022-12-29湖南:隆回縣委、縣人民政府榮獲國家級獎項
- 2022-12-29西南地區陰雨雪持續在線 元旦期間冷空氣活躍
- 2022-12-29第26屆長春冰雪節開幕 歷時百日活動異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