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積極開展非遺國際合作 在非遺保護作出貢獻
今天,文化和旅游部在中國工藝美術館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舉辦媒體通氣會。通氣會由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新聞中心)負責同志主持,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國際交流與合作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中國工藝美術館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負責同志圍繞非遺保護傳承作互動交流,中國歌劇舞劇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有關負責同志及微博代表分享非遺宣傳經驗。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截止目前,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已開展重點工作主要包括:第六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評審工作。目前,各省區市、有關中央和國家機關共推薦1407人。我們已經完成了申報材料審核、確定評審細則、建立專家庫等工作,目前正在開展評審;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工作。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分兩批正式確定黔東南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等10個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通過驗收,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總數達到16個;持續提升非遺傳承實踐能力建設。為充分發揮示范引領效應,進一步推動非遺助力鄉村振興,文化和旅游部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共同組織開展了2022年“非遺工坊典型案例”評選工作,共公布了66個典型案例,覆蓋44個脫貧縣、5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舉辦“非遺融入現代生活”現場交流活動,相關省區交流分享經驗成效,進一步推動非遺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辦好非遺重點宣傳展示活動。
今年9月至年底,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一是繼續鞏固非遺保護工作基礎。開展四級非遺名錄資源普查匯集工作。推進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存續狀況調查評估。組織開展第六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評審工作。舉辦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研修班、西部地區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經驗交流活動;二是進一步提高非遺傳承能力。做好2023年研培計劃日常管理工作,公布新一批研培計劃參與院校名單。研究制訂傳統工藝工作站管理辦法。做好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評審工作。扎實推進非遺助力鄉村振興,舉辦全國非遺工坊建設現場會,推動非遺工坊建設提質增效。遴選“非遺在社區”典型案例;三是持續加強非遺傳播弘揚。舉辦2023中國原生民歌節、第八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等活動。舉辦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培訓班,推動非遺體驗基地、非遺特色景區建設。籌劃2024年春節非遺相關活動。
文化和旅游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3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周年。為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在年內舉辦一系列紀念活動,回顧《公約》在過去20年中產生的影響,進一步提高對非遺保護重要性的認識,探討《公約》未來發展方向。
同時,鼓勵各締約國及非遺保護其他利益相關方開展各種形式、有助于促進實現《公約》目標的活動。在國際層面,中國積極開展《公約》履約工作,3次擔任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委員國,為《公約》更好實施及應對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挑戰發揮了建設性作用;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建立二類中心——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培訓中心,舉辦各類培訓班67期,惠及亞太地區41個國家和地區逾2600人次,為《公約》框架下的全球能力建設戰略提供了有力支持;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舉辦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累計開展活動2000余場,為非遺保護相關方交流與合作提供了重要國際平臺;在雙邊以及“一帶一路”、中非、金磚國家、中國—東盟、中日韓等多個合作機制下積極開展非遺保護交流與合作項目;申報42個非遺項目列入《公約》名錄、1個項目入選優秀保護實踐名冊,為擴大非遺的影響、提高對其重要意義的認識和從尊重文化多樣性的角度促進對話、開展國際合作、分享非遺保護有關經驗等作出了積極貢獻。
來自39家主流媒體和新媒體機構的記者、代表共計62人參加。(伍策 一丁)
- 2023-08-28中國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行業標準獲批發布
- 2023-08-23蘭州武威兩館文物聯展再現“涼州會盟”
- 2023-08-23蘭州文旅重點項目精彩亮相中國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
- 2023-08-23武威金昌航天少年冰火行動計劃正式啟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