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家級非遺項目創新舞臺劇《棕包腦的傳說》首演
傳承非遺文化,促進民族團結。8月31日晚,湖南省洞口縣會議文化中心大禮堂里座無虛席,依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棕包腦舞》而創新編排的大型沉浸式舞臺劇《棕包腦的傳說》舉行首演。

“《棕包腦的傳說》在《棕包腦舞》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系列創新,編排成三幕式大型沉浸式舞臺劇,更生動、多維地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圓潤成具有當代聲光、舞美、音效的舞臺劇,不僅讓表演者對國家級非遺項目心懷尊崇,更讓觀眾對國家級非遺項目直接知悉并過目難忘。”市民肖先生在觀演后如是評價。

《棕包腦舞》原是一種古老的瑤族祭祀舞,因舞者用棕片包住腦袋而得名,主要發源于地處雪峰山腹地的湖南省邵陽市洞口縣長塘瑤族鄉老艾坪村,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因具有人物、對白和簡單的故事情節,并有固定的表演程式,以近似戲曲的寫意、虛擬、假定等藝術表演形式,展示了瑤族先民不畏強暴、與大自然頑強抗爭的剛毅性格,既有舞蹈的特征,又具戲劇的色彩,于2014年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棕包腦的傳說》最大的亮點,在我們湖南來說,應該還是首次探索如何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用舞臺劇的形式呈現出來,讓更多的年青人去了解她,讓更多的老百姓去喜歡她、愛上她。”該劇編劇、總導演、湖南省文化館副館長、研究館員、著名導演周固堅介紹,“這個舞臺劇的第二個亮點就是52個演員中有祖孫同臺、夫妻同臺、母子同臺現象,他們當中年紀最大的76歲,最小的才6歲。他們都是當地群眾,當地普通老百姓,但他們熱愛戲劇、熱愛傳統文化。一群廣場舞的喜好者,如今能夠擔任舞臺劇的主角、擔任舞臺的重要演員,我覺得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棕包腦的傳說》其實講的是一個‘愛’的故事:寶兒為了救母親,可以歷經千辛萬苦跋山涉水而去千里尋母;阿香可以為了護子周全、解救鄉親危難而獻出自己年青的生命;漢、苗、瑤眾鄉親為了救阿香、寶兒母子倆則團結一心、不畏邪惡與山妖做頑強的斗爭,青山煙雨、眾志成城,最后取得了完全勝利。”周固堅同時表示,“把一個非遺項目故事講出新時代的一種意義,這更是一個重要亮點。期望《棕包腦的傳說》能夠走出洞口、走出湖南、走向全國。”(劉佑祥)
- 2023-09-01暑期游交出亮眼成績單 國內旅游人數達18.39億
- 2023-09-01中國旅游市場復蘇提速 目的地接待游客歷史最高
- 2023-08-28中國積極開展非遺國際合作 在非遺保護作出貢獻
- 2023-08-28中國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行業標準獲批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