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傳承弘揚敦煌文化 促進文明交流互鑒
趙聲良
敦煌文化是多元文化交流的結晶
敦煌文化是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產物。公元前138年和前119年,漢武帝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正式開通了連接東西方文明的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了東方與西方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對中國、印度及中亞諸國的文化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佛教從印度經中亞而傳入中國,敦煌作為中國西部的重要城市,較早時期就接受了佛教,并興建寺院和石窟。公元4-14世紀,敦煌莫高窟的營建持續了一千多年,成為保存至今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藝術最精湛的古代文化遺產。1900年在莫高窟藏經洞發現了古代文獻五萬多件,包含宗教、歷史文化等極其豐富的內容。由敦煌石窟與文獻構成的敦煌文化,反映了持續一千多年間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鑒的歷史。
絲綢之路的交流不僅給中國帶來了佛教文化、印度文化,也帶來了粟特文化、波斯文化乃至希臘文化。通過敦煌的文化遺存,我們就可以看到印度、犍陀羅、波斯、古希臘等方面的影響。如石窟建筑中有印度式的塔廟窟、僧房窟,也有中亞風格的藻井建筑。在洞窟中同樣也有中國傳統的斗拱與人字披頂。在敦煌壁畫的裝飾紋樣中,可以看到源自美索不達米亞的圖案樣式,以及經希臘改造而形成的豐富的植物紋樣,也可看到源自薩珊波斯藝術的一些特征。
敦煌文化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包容性:對宗教的包容、對不同民族的包容,在審美價值取向方面的包容。使敦煌藝術具有世界性。
古代的敦煌地區多宗教并存,從敦煌文物中就可看到,除了佛教文化,還有摩尼教、祆教、景教以及中國本土道教的文獻和文物。古代敦煌又是多民族共同生活和交流之地,敦煌文獻中除了漢文文獻外,還有梵文、回鶻文、敘利亞文、吐蕃文、西夏文、蒙古文等文字的寫本,敦煌壁畫中也可看到古代絲綢之路上各國、各民族人物的形象。反映了中國人與各國各民族和平交流、共同進步的歷史。莫高窟的供養人中,除了漢族人,還有鮮卑人、吐蕃人、回鶻人、黨項人、蒙古人等,說明莫高窟千百年的發展中,是各族人民共同建設的。
總之,敦煌文化一千年的發展反映了中華傳統文明既能以開放的姿態、廣闊的胸襟,廣泛吸納外來文化,又注重本民族文化的創新與發展,各民族人民共同創造出有中國特色的文化藝術。
敦煌學的世界性
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即今第17窟)被發現,從中出土了大量的佛教經卷、社會歷史文書、刺繡、絹畫等文物5萬余件。由于當時清政府疏于管理,大量的文物流失國外,散存于英、法、俄、日等國家。由于這些文獻在人類文明史上的重要價值,引起了海外學者的高度重視,眾多的學者開始研究這些文獻,并進一步研究敦煌石窟相關內容,形成了一門世界性的學科——敦煌學。
敦煌學一產生就具有國際性。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今天,世界上有二十多個國家都有學者在進行敦煌學和相關領域的研究。散存于各國的文獻和藝術品也相繼被整理出版。敦煌學也成為中外學者相互交流的重要內容。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說:“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世界。”我們將秉承這一精神,推動世界范圍內的敦煌學向前發展。
以敦煌文化的研究推動“一帶一路”文化交流與合作
1944年,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的成立,結束了敦煌石窟數百年無人管理的狀態。1950年改名為敦煌文物研究所,1984年擴建成敦煌研究院。經過近八十年幾代人艱苦卓絕的奮斗,特別是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和關懷下,敦煌研究院在石窟文物保護、敦煌學研究以及敦煌文化的弘揚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形成了“堅守大漠、甘于奉獻、勇于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2019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敦煌研究院,并主持召開座談會,發表了重要講話,他強調“敦煌文化是各種文明長期交流融匯的結晶”“敦煌文化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并指出要推動敦煌文化研究服務共建“一帶一路”。
改革開放以來,敦煌研究院廣泛開展與國外的學術機構合作保護研究敦煌石窟,先后與美國蓋蒂研究所、日本東京文化財研究所、東京藝術大學、美國西北大學、英國考陶爾德藝術學院、法國遠東學院等大學和研究機構進行合作研究。從洞窟內部壁畫彩塑的病害治理到窟外環境的監測與保護,再到大面積的治沙工程,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本世紀以來,敦煌石窟的保護工作由搶救性保護進入了預防性保護階段。在長期的中外合作研究中,形成了保護、管理文化遺產的新理念。莫高窟的保護研究項目有的還得到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的表揚,并作為好的經驗推廣。
敦煌研究院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倡議,把目光投向“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近年來,先后派遣學術考察小組到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伊朗、阿富汗、柬埔寨等國進行學術考察,并努力與當地學術機構建立交流與合作。先后與吉爾吉斯斯坦、阿富汗、印度、柬埔寨等國的文化遺產管理部門和學術機構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利用敦煌研究院文物研究和保護科技的成果,在當地開展文化遺產的保護、研究工作。未來將持續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建立合作與交流,推動人類文化遺產保護與研究工作。
對外展覽是弘揚傳播敦煌文化的重要手段。七十多年來,敦煌研究院在國內外舉辦展覽140多次(其中在國外30余次)。博大精深的敦煌藝術贏得了各國人民的贊賞和喜愛,我們將繼續與國內外博物館等機構合作舉辦敦煌藝術展覽,把以敦煌藝術為代表的中國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國。
最近的二十多年,為了能夠永久保護敦煌石窟的文化信息,敦煌研究院大力開展敦煌石窟數字化建設,在此基礎上,建成了為游客服務的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通過數字電影更清晰更完整地展示敦煌藝術,同時又縮短了游客進洞窟的時間,極大地緩解了文物保護與旅游開放的矛盾。有了數字化的資源,敦煌研究院利用網絡和各種新媒體手段廣泛宣傳敦煌藝術,在網上公布了30個洞窟的高清圖像,今年以來又上線了“數字藏經洞”,逐步實現敦煌文化世界共享。還采用動漫等形式制作各類視頻,在世界范圍內講好敦煌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敦煌石窟是人類文化遺產,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到敦煌獲得知識,獲取靈感,從而繼承和發揚這一文化遺產。敦煌精神,就是和平交流、交融與合作的精神。我們今天就是要發揚這種精神,為重振絲綢之路的繁榮、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研究、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作者為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 2023-09-08【聚焦第六屆敦煌文博會】李驊:擔好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使命
- 2023-09-08武威市文創產品在第六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受熱捧
- 2023-09-08【聚焦第六屆敦煌文博會】絲綢之路影視劇創作論壇在甘肅敦煌舉行
- 2023-09-08【聚焦第六屆敦煌文博會】甘肅敦煌:當好旅游新引擎 促進酒泉文旅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