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用舞臺藝術講述敦煌故事
——第六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文藝演出側記
史詩音樂劇《飛天》音樂會。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田蹊 丁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吳涵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日落時分,走進敦煌國際會展中心,這里人山人海。行人或駐足欣賞落日,或合影留念,或趕往演出現場……
天色將晚,燈光點綴下的敦煌大劇院更顯莊重。9月5日至9月6日,3場高水平的文藝演出在這里陸續上演,彰顯敦煌元素的妙音曼舞,為第六屆敦煌文博會送上文化大餐。
妙音傳唱飛天魅力
“伸出臂膀,且把它當作翅膀,憑著一點點想象,就能和飛天一樣。”敦煌飛天是敦煌壁畫中最經典的藝術形象,寄托著古人“挾飛仙以遨游”的美好愿望,是絲綢之路上古老民族藝術的璀璨瑰寶,是中西方文明交匯相融的碩果。
9月5日晚,《飛天》音樂會在敦煌大劇院成功上演。音樂會選自音樂劇《飛天》中14首經典唱段,以敦煌飛天為靈感,以“一帶一路”為主題,講述了守護人以一己之力守護莫高窟壁畫的故事?!讹w天》是中國著名音樂劇制作人李盾、作曲家三寶、劇作家關山歷時7年思索、共同編創完成的。
李盾說:“今天的展演是技術和藝術的完美結合。我們通過敦煌研究院把莫高窟里壁畫的高清版做了升級,還原了壁畫中最原始的那種璀璨的顏色,舞臺整體呈現給觀眾的是3D效果,讓觀眾感受到強烈的視覺沖擊。”
大幕輕啟,劇院的燈光漸漸變暗,華美的敦煌藻井圖案投射在墻壁上,觀眾跟隨著音樂穿越至千年前的敦煌。從創作到舞美,從音樂到舞蹈,《飛天》音樂會把“既東方、更中國”的創作理念帶給了在場的觀眾。
“曾以為能在那安生處長相廝守,卻終究躲不過歲月的雨急風驟。”文物的流離失所讓劇中的“趕路人”既痛心又悲憤,經歷了戰亂頻出、疾病肆虐后,“趕路人”一路顛沛流離回到敦煌……用音樂講述的敦煌故事,感染著臺下的每一位觀眾。
觀眾秦丙坤說:“《飛天》把音樂、舞蹈和敦煌藝術融合在了一起,可以說是古代和現代的完美融合,讓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飛天的魅力、敦煌的魅力。”
絲路風情完美融合
情景歌舞《敦煌謠》、白俄羅斯歌舞表演《別洛韋日的叢林》、阿塞拜疆歌舞表演《胡達雅爾-塔斯尼夫》、裕固族舞蹈《祁連歡歌》……9月6日晚,一場多元文化薈萃的文藝演出——“相約敦煌”成功上演。
舞臺上既有嘹亮的黃河號子,又有來自阿塞拜疆的踢踏舞,當然,也少不了一個個從敦煌走出的故事。中外演員聯袂打造的聯接歷史與當代、世界與中國的文化盛宴,共同譜寫了美美與共、和合共生的絲路樂章,讓絲路風情與異域風光在本屆文博會上完美融合。
“對夜鶯來說,草原是最美的;對游子來說,故鄉是最美的。”來自阿塞拜疆的表演藝術家為觀眾帶來了3個節目,他們彈奏著阿塞拜疆的傳統樂器,在舞臺上翩翩起舞,他們身后放映著阿塞拜疆美麗的風景,視覺與聽覺的完美融合,讓觀眾感受到了這個國家的魅力。
“吉他與小提琴的對話,是老朋友間的暢敘,也講述熱烈的歡聚……”美國馬掌路樂隊帶來的《老朋友》和《賽馬》將演出推向了高潮,引得觀眾紛紛叫好。
沙海戈壁余音裊裊
“這是一場陣容強大的晚會,我見到了許多曾經在電視上才能看到的藝術家!”觀眾于海亮激動地對記者說。
9月6日晚,中國音樂家協會2023金鐘之星“一帶一路”民族音樂會在敦煌大劇院拉開了帷幕。“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著名古箏演奏家王中山先生攜《滿江紅》登場,激昂的樂曲在指尖下迸發,中國傳統樂器與西洋樂器的聲音在舞臺上交織,震撼不已。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琵琶演奏家趙聰女士為觀眾帶來的是《絲路飛天》,“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琵琶的聲音時而急促、時而婉轉,觀眾跟隨著琵琶聲遨游在神秘的壁畫中。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贊歌……”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為觀眾帶來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我和我的祖國》,臺下的觀眾被感染了,都跟著小聲哼唱著。演唱結束后,觀眾的掌聲一浪高過一浪,小提琴手也輕輕用琴弓拍打著樂譜,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向觀眾回禮,也是在向自己致意。
“我愛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愛你秋日金黃的碩果……”音樂會的最后,廖昌永、迪里拜爾、王宏偉、石倚潔、王慶爽一同登臺,為觀眾獻上了激動人心的大合唱《我愛你,中國》。
“我愛你,中國,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獻給你。我的母親,我的祖國……”昂揚的歌聲響徹了敦煌大劇院,這歌聲帶著經久不息的掌聲,穿過沙海戈壁,穿過絲綢之路,穿過五千年的輝煌文明,越傳越遠……
- 2023-09-08【聚焦第六屆敦煌文博會】敦煌,與《讀者》來一場邂逅
- 2023-09-08【聚焦第六屆敦煌文博會】千年敦煌盡在眼前——敦煌文化主題展特寫
- 2023-09-08“花見敦煌”藝術展香飄敦煌文博會
- 2023-09-08絲綢之路繪畫藝術精品展亮相文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