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舜禮:做一臺文旅演藝到底該把握些啥?
【點睛】文旅演藝不是什么新興業態,且明顯受制于演藝產品定位、客源市場規模等因素,便決定了能否準確判斷引進的時機、預先把控客源前景、做好必要配套與支撐,是關乎項目落地及其未來運營前景的現實挑戰。
前一段時間,應邀參加了某地有關搞一場文旅演藝節目的意見征詢會。我認為,舉行這樣的會議,對于選好團隊、推敲策劃、論證落地,具有開門納諫、集思廣益、理性決策的積極意義,反映了當地政府和文旅企業在投資決策時的積極穩妥和縝密科學。
就某一市縣引入文旅演藝而言,應該說對促進文旅產業更好發展是有現實意義的。其一是貫徹文旅融合的發展理念,可促進兩大產業加強融合;其二是進一步豐富旅游產品,完善旅游產品結構體系;其三是推動夜游夜經濟發展,有利于擴大旅游消費,拉動相關產業發展。但也要實事求是地看到,文旅演藝不是什么新興業態,且明顯受制于演藝產品定位、客源市場規模等因素,便決定了能否準確判斷引進的時機、預先把控客源前景、做好必要配套與支撐,是關乎項目落地及其未來運營前景的現實挑戰。
因此,在決策文旅演藝項目落地前,應該很好地去研究、論證和把握以下五個方面:
一、摸準旅游需求市場的規模
演藝需要觀眾支撐,觀眾則主要源于游客;而一地的游客規模,又與觀眾數量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不少地方的演藝落地實踐顯示,只有年游客接待量達到200萬、且保持一定的過夜比例,演藝市場才可能爭取實現盈利。
要分析當地游客的實際接待量。比如,全年的游客量是多少、游客的具體構成怎么樣,觀光、休閑、度假、體驗是怎樣的比例,尤其是過夜游客的比重是多大,各個城市的統計是不盡相同的。既有統計口徑的把握,也有統計技術上的問題,應該做具體推敲和研究。接待的游客量,到底是指人流量、還是指人次數;游客是指“純玩兒”的,還是也包括公務、商務和因私的;有沒有重復性統計,如把幾個景區接待量累加了。這些都是應從細了去把握的。
要考慮近距離的周邊客源市場和本市縣的居民人口。其中,一小部分可能會轉化為夜間項目的機會客源。也要看周邊有無別的演藝項目。看市場半徑是多遠;看其經營情況如何;考察是否主題相似或雷同。如果過夜游客量不大、周邊客源也不充足,上馬演藝項目就得慎重些,起碼投資和場地的規模應加以嚴控。
要考慮旅游淡旺季的時長。如淡季和平季過長,旺季不足5個月,也得考慮演藝投入與經營前景。如敦煌每年旅游旺季就5個月、過夜者萬把人,這就決定了演藝多于2場,就必定會有的場次“沒飯吃”。
二、選擇合適擔綱的創演團隊
尋找合適的文旅演藝項目的創演擔綱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名氣過大,找的人很多,就很難挨得上號,挨上也可能會被要高價;有的主創大腕兒習慣大手筆投入,揮金如土,動輒十來億、數十億,有的地方也承受不了。那么,怎么去找相對合適的團隊呢?大致可把握3點:
一是做的項目比多的、年頭較長的。這樣的團隊,說明基本經受住了市場考驗。
二是創演作品獲獎較多,口碑較好的。獎項不能絕對標志水平,但某些獎項也能反映一些實力;也可向專業人士做些征詢,作為判斷團隊實力的依據。
三是運營效益好的。這是最能反映硬實力的。即使這個團隊創演節目并不多,但成功比例很高,如只做了四五臺節目,但有三場是好的,就應該對其刮目相看。
在這方面,有的團隊或工作室名氣很大,就藝術創作而言也頗可盤點,但如果較難贏得市場,讓一個個地方投了資,最后不是撂荒就是打水漂了,那就很值得警覺。固然影響一場演藝成敗的因素很多,但主創團隊是其中較大的因素,這個干系是有的。
三、搞好演藝作品的協同策劃
文旅演藝的主要觀眾是游客,就得考慮游客的欣賞習慣和心理訴求,就得像對待其它類型的旅游產品一樣,做好定位、創意、策劃。也就是說,這款產品應是由演藝創演方和旅游企業共同完成,需要進行很多的溝通、磨合與協作。在現實中,由于“藝術門檻”的原因,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門和旅游企業缺少參與的深度,甚至幾乎參與不了意見,創演團隊說怎么著就這么著,這就很容易埋下落地后失利的禍根。
首先演藝與當地旅游核心產品的關系。是一種補充關系、強化關系,還是不大關聯的另一主題,這是應該首先需要搞清楚的。再就是演藝作品應有緣起、有故事、有情節,但又不能太曲折、太復雜、太晦澀,既要抒情和歌詠,也不能太藝術、太情懷。
其次是單一主題還是復合性的主題。也就是一口氣重點講一個故事,還是搞成諸多片段的集錦集萃,似乎要把上下五千年都挖掘集成起來。
再就是有沒有藝術性、創新性。有些演藝具有較強的藝術性,隔上一段時間還再加改版提升,如臨潼華清池的《長恨歌》就不錯;而有的演藝則要遜色不少,像是話劇與歌舞劇的雜糅體,有的省把旅游產業大會開到縣一級,還要求搞一臺實景演藝,這就有些強人所難了,粗糙一些便理所當然,游客也注定是越來越少的。
四、抓好投資規模的論證匡算
各地對文旅演藝的投資相差很多,少的投資是千萬級,多的則是數十、上百億。從運營收益的角度來說,控制投資規模是減少虧損的重要前提。
這本賬算精準了很不容易。關聯因素有不少,但主要是對應實際客流量,由客流量、過夜者推算出購票觀劇者,自駕而來的近距離游客和當地居民僅是作為補充。離開這個基礎前提,隨意決定投資規模和劇場大小,那就屬于“瞎蒙式”的誤打誤撞了。
要參考借鑒外地的演藝市場行情。就是印證觀眾與客流量、過夜者的比例關系。各地情況不會完全一樣,但情況類似的地方,應該不會出入很大。
通過這些市場調研,不但可以理性估算投入規模,還可預測投資的回收周期,得出當地旅游發展應維持什么樣的水平。
五、健全項目的配套和支撐
這是讓一場演藝可持續運行的必要保障。沒有這些保障,演藝就很難說會演出多久。搞好立足長遠的演藝配套建設,主要是做好三件事。
一是如何保持客源的可持續增長。尤其是過夜游客占比的提升,這是關乎觀演之眾的來水之源;只有當地旅游接待持續增長,演藝才能有可持續的客源。
二是如何提升旅游吸引物與接待設施水平。目的也是為了吸引或增加客流;一個市縣旅游產品長期不變,游客增長肯定是會乏力的。
三是如何搞好演藝門票的營銷。包括網上渠道、旅行社包銷、獎勵營銷等。
文旅演藝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在業內已是比較成熟的業態,作為主創團隊的運作也已駕輕就熟,但對各地政府和旅游企業來說仍舊是“第一次吃螃蟹”。加之,游客看了約20年的演藝節目,多少也有審美疲勞感和橫加挑剔欲,這就使得演藝越來越不好做。需要在項目落地前,以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畏懼之心,盡量把各必要環節的程序認真走全,力求做到決策的周密、求是、科學,盡量不留什么紕漏和缺憾。(高舜禮)
- 2023-10-23湖南通道“六大中心”解民憂 提升百姓幸福感
- 2023-10-17山西“快旅慢游深體驗”旅游公路網絡基本形成
- 2023-10-175A級景區開放率超五成 旅游夜經濟高速發展
- 2023-10-17浦東國際機場9月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196.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