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文化旅游 >> 甘肅地理

    【溯源甘肅文化】青銅時代獨具特色的寺洼文化

    2023-11-02 10:12 來源:中國甘肅網-甘肅日報

      原標題:【溯源甘肅文化】

      青銅時代獨具特色的寺洼文化

      特約撰稿人 陶興華 李彥桃

      古代甘肅境內地形復雜,地貌奇特,資源豐富,族群眾多,內外交通便利,東西交流密切,這一切造就了甘肅古代文化的繁榮昌盛,也使得甘肅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豐富多彩且地方特色明顯的諸多文化類型之中,寺洼文化即是青銅時代甘肅境內獨具特色的一種文化遺存。

      寺洼文化的發現與分布

      1924年,瑞典著名地質考古學家安特生在甘肅發現了一種獨特的文化,隨后在甘肅中部洮河中上游一帶大量發現,在陜西寶雞一帶也有少量發現,因最初發現地在甘肅臨洮縣衙下集鎮寺洼山,遂將其命名為“寺洼文化”。寺洼文化應該是發源于洮河上游地區,隨后沿洮河向東發展到甘肅東部涇河上游和陜西西部,向北發展到莊浪葫蘆河流域,南邊則到達西漢水上游和白龍江流域。新中國考古學先驅夏鼐先生于20世紀40年代較早研究寺洼文化,并將該文化的主人認定為氐羌。許多學者認同夏鼐此說,于是寺洼文化是屬于氐羌系統“西戎”的考古遺存便逐漸成為學界共識。寺洼文化的存續年代大致介于公元前1400年至公元前700年之間,約略相當于商代中期到春秋初期。北京大學著名考古學家俞偉超先生認為,齊家文化在西部河湟流域和大通河一帶發展出卡約文化,東部至寶雞、平涼、慶陽一帶,發展出寺洼文化。所以,寺洼文化與齊家文化一脈相承。

      從目前的考古調查和發掘情況看,寺洼文化主要分布于蘭州市以東的甘肅省境內,其分布范圍向西不超過蘭州一線,向西南到達洮河中上游的臨潭、卓尼等縣,向東北到達子午嶺以西的慶陽、平涼地區,向東南抵達西漢水流域的禮縣、西和等地區,向南可達白龍江流域的宕昌、隴南、文縣等地。

      寺洼文化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分布格局,有學者給出了如下解釋:寺洼文化在向東發展的過程中,碰到了來自關中地區周文化勢力的強大阻力,所以只能在涇河、渭河上游地區存在和發展,經過與周文化的長期互動交融,寺洼文化在春秋初年趨于消失。在隴東南西漢水流域,寺洼文化也在春秋初年趨于消亡,這或許是因為秦人勢力興盛崛起,寺洼文化族群融入了秦人共同體之中,成為秦文化體系的一種元素。

      寺洼文化典型遺址概況

      從目前的考古調查和發掘情況看,寺洼文化遺址分布區域較廣,西起洮河中上游,東達子午嶺西麓,北至甘、寧交界,南抵隴南白龍江流域。目前已經確定屬于寺洼文化的遺址有18處,其中包含窯爐大約5處,房址大約20座,墓葬大約460座,灰坑大約700處。這18處遺址有經過考古發掘的,有經過調查的。經過考古發掘的遺址有臨洮寺洼山遺址、莊浪川口柳家遺址、莊浪徐家碾遺址、西和欄橋遺址、卓尼大族坪遺址、合水九站遺址、清水李崖遺址、岷縣占旗遺址、卓尼縣達勿白土梁遺址、臨潭縣磨溝遺址、平涼市崆峒區安國鎮遺址,經過調查發現的遺址有隴南市武都區孫坪遺址、隴南市武都區任家坪遺址、西和縣李崖墓群、莊浪縣石碑塘墓群、莊浪縣瓦窯臺墓群、臨潭縣石旗崖墓群、漳縣陽坬遺址。從寺洼文化目前的考古發掘成果來看,并不見聚集性的居址,而墓葬資料卻較為豐富。其中經過正式考古發掘的代表性遺址有臨洮寺洼山遺址、莊浪徐家碾遺址、合水九站遺址、臨潭磨溝遺址、西和欄橋遺址、岷縣占旗遺址。

      (一)甘肅省臨洮縣寺洼山遺址

      臨洮寺洼山遺址,位于臨洮縣城南約二十公里處的衙下集鎮,遺址所在的臺地覆蓋著較厚的黃土層,大部分區域早已被開墾為梯田,整個遺址被一道名為“鴉溝”的深溝分為東西兩部分,所以該遺址又名廟坪鴉溝遺址。遺址的發掘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安特生在1924年進行的考察活動。此次考察發掘了8座墓葬,墓中人骨整體保存情況較差。隨葬品有陶罐、銅鐲、羊角及石斧等,其中陶器數量最多,每墓1至7件不等,其中2個陶罐在發現時有石片遮蓋口部。第二階段為1945年夏鼐應當時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安排,在寺洼山進行發掘。夏鼐以鴉溝為界,將整個遺址分為A、B兩區,A區有馬家窯和寺洼兩種文化,B區僅為馬家窯文化。此次發掘共清理墓葬7座(發掘6座墓葬,清理1座殘墓)。第三階段為1947年考古學家裴文中在甘肅組織的一次大規模野外考察期間對寺洼文化的調查和發掘,此次考察共清理墓葬1座,出土陶器7件。第四階段為2018年以來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織的系統發掘工作,目前探明的遺址面積大約200萬平方米,已經發掘面積大約3000平方米,其中包括窯爐5處、房址20座、墓葬120處、灰坑706處。

      (二)甘肅省莊浪縣徐家碾遺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涇渭工作隊于1978年秋季至1979年冬季在涇、渭流域開展考古調查工作期間,用了兩個月時間對莊浪徐家碾遺址進行發掘,此次發掘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針對寺洼文化遺址展開的規模較大、收獲較豐的一次考古發掘工作。共發掘104座墓葬。其中發現一座石棺葬,未發現任何隨葬品。其中8座墓中發現有殉人現象,有6座墓的殉人被放置在墓主人腳端的壁龕內,有2座墓的殉人埋在墓主人腳端的填土里。有45座墓出土裝飾品,質地有石、銅、骨、瑪瑙等,主要為耳飾和項飾,飾品多置于棺內墓主右側。墓葬共出土1531件陶器,其中僅有14件周式陶罐,這表明寺洼族群喪葬傳統較少受到周文化影響。墓葬中還出土了戣、戈、矛、鏃等青銅兵器,多置于墓主左側。莊浪徐家碾寺洼文化墓地大致可以分為南北兩個墓群,北邊墓群在隨葬品數量方面明顯多于南邊墓群,這表明寺洼文化族群已經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等級分化。

      (三)甘肅省西和縣欄橋遺址

      1974年,甘肅省西和縣相關工作者在進行文物普查期間,于該縣紅旗鄉欄橋村附近的西漢水河谷緩坡地帶發現了寺洼文化遺址,并采集到了十余件寺洼文化器物。這里山谷較窄,人居面積有限,許多寺洼文化墓葬被壓在了后世村莊之下。1982年,甘肅省文物工作隊、北京大學考古學系和西和縣文化館聯合對該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共發掘9座排列有序、方向大體一致的墓葬,它們依據山勢大體排成東西兩排,東排為成人墓,西排為小孩墓,排列位置稍有錯位。墓葬形制除一座因為被打破而不清楚原狀外,其余均為豎穴土坑墓。部分墓有二層臺,各墓都不見葬具痕跡。每座墓都有隨葬品,數量從13件到55件不等,以陶器為大宗,共出土陶器、銅器、石器200余件。陶器以素面或單色調為主,部分施以彩繪(多為黃、黑色)或有附加堆紋等紋飾。彩繪多施于器物燒成之后,故極易剝落,僅依稀可見。附加堆紋主要見于豆、甕和個別罐的口沿上。西和欄橋寺洼文化墓葬排列有序,很有可能是一處氏族公共墓地。經過碳十四年代測定和樹輪校正,結合其他區域寺洼文化典型器物雙馬鞍口罐與西周早期陶器共存現象,學界推測欄橋寺洼文化墓地的年代大體相當于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

      (四)甘肅省合水縣九站遺址

      1958年,文物工作者在慶陽地區合水縣蒿嘴鋪鄉九站村發現了安國式寺洼文化陶器,二十世紀70年代修建蘭州到宜川公路時,又在此地發現了大量寺洼文化碎陶片,進一步確定該地為一處寺洼文化遺存。1984年,北京大學考古學系、甘肅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與慶陽地區博物館組成聯合工作隊,對合水縣九站寺洼文化遺址進行了正式考古發掘。共揭露居住址面積75平方米,發掘墓葬82座,獲得各類出土遺物900余件。大多數墓葬含有隨葬品,陶器居多,還包括少數青銅器、石器、骨器、玉石器和貝殼類產品。九站遺址出土陶器大多為寺洼式陶器,亦有少量周式陶器。周式陶器主要出現在居址中,而在墓葬中極少見到,這體現了寺洼族群的主體文化認同。青銅制品種類有兵器、工具、裝飾品等,不見完整銅容器。石器都是磨制而成的斧、鑿、紡輪等產品。各類串飾一般都由骨、綠松石、瑪瑙、蚌、貝等材質的器物組成,多置于墓主骨架上。

      (五)甘肅省臨潭縣磨溝遺址

      磨溝遺址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王旗鄉磨溝村西北300米處洮河西南岸的臺地上,該地與定西岷縣交界,遺址北以洮河為界,東、西、南三面環山,自然地形大致呈馬蹄形結構。磨溝遺址總面積約40萬平方米,是一處包含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寺洼文化遺存在內的大型遺址群。2008年-2012年期間,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西北大學文化遺產與考古學研究中心聯合對此地進行發掘,其中共發現寺洼文化墓葬30余座。多數墓葬帶有葬具,大多數墓葬含有以陶器為主的隨葬品。一些墓葬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多次使用和人骨推擠跡象,這表明磨溝遺址寺洼文化墓葬很大程度上延續了齊家文化磨溝墓地的墓葬形制和葬式葬俗,說明磨溝遺址的寺洼文化和齊家文化有著直接的淵源關系,借此可知寺洼文化很可能是在繼承齊家文化基礎上逐漸衍生形成自身特色的一種文化。

      (六)甘肅省岷縣占旗遺址

      占旗遺址是一處分布于隴中定西市岷縣維新鄉占旗村洮河東側臺地上的寺洼文化遺址。2008年,為配合九甸峽基礎水利建設工程,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前調查鉆探的基礎上,對占旗遺址進行了正式發掘。前后共發現各類墓葬66座,另外還發現了10座灰坑、2處房址、2處祭祀遺存和1處灶坑。出土器物包括陶器314件、青銅器59件、石器50件、骨器7件、綠松石和瑪瑙飾品6件。隨葬器物有陶器、石器、銅器、骨器及裝飾品等。陶器多放置在人骨的頭部或腳部,有罐、鬲、壺、杯等,數量不一,最多者為15件,以罐居多。石器有斧、紡輪、網墜、戈、刀、鏟等,大多磨制精美,且有使用痕跡。銅器則有銅泡、刀、劍、矛、戈、鏃、釧及飾品等,其中以銅泡居多,刀、劍、矛和戈等多放置在人體腰部。個別墓葬中寺洼文化與辛店文化器物并存,說明這兩種文化很可能是存在一定程度互動交流聯系的同域并存文化。有些器物帶有較為明顯的齊家文化特色,這進一步說明寺洼文化極有可能繼承吸收了齊家文化。

      寺洼文化的主要特點與地域屬性

      根據寺洼文化遺址所展示出的文化風格,結合學界既有研究成果,我們可以將寺洼文化的主要特點總結如下幾個方面:

      1.寺洼文化陶器的形態,以馬鞍形口雙耳罐為代表,并與腹耳罐、袋足鬲、單耳杯、鼎形三足器等伴出器并存。

      2.寺洼文化生產工具有陶質、銅質、骨質的斧、鏟、刀、錐、針、紡輪、礪石、網墜、彈丸等。

      3.寺洼文化青銅器主要為武器和裝飾品,武器有戣、刀、戈、鏃、矛、劍等,裝飾品有泡、鈴、釧等。

      4.寺洼文化墓葬形制流行長方形豎穴土坑墓,葬式有直肢葬、屈肢葬、擾亂葬和火葬等。有些區域葬俗中流行割除手掌、手指、腳趾、上下肢等習俗;另外,隨葬銅器、骨器、玉石器等裝飾品和馬、牛、羊等動物骨骼的習俗也較為流行和普遍。

      5.寺洼文化與齊家文化、卡約文化、辛店文化等在時空分布、生產生活方式和喪葬習俗等方面存在密切的淵源聯系,與周文化、秦文化也有一定程度的互動交融關系。

      6.寺洼文化所在族群具有較為明顯的尚武風尚,從喪葬、居址、祭祀等情況看來,寺洼社群已然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階層和貧富分化,但總體處于平穩過渡階段,尚未達到劇烈動蕩變遷的局面。

      各遺址區域的寺洼文化大體類同,但也存在一些細小差異。臨潭磨溝墓地和岷縣占旗墓地都可見齊家文化的影子,尤其是臨潭磨溝遺址齊家文化墓葬數量較多,其中的寺洼文化墓葬深受齊家文化影響。合水九站遺址和徐家碾遺址雖然都發現了一些周式陶器,但所占比例較低,表明寺洼文化與周文化雖然有一定聯系,但所受周文化影響程度有限。另外,合水九站墓地所反映的葬式葬俗與秦文化墓葬有一定的相似性。雖然寺洼文化與外來文化相互交流和影響,但在能夠體現深層次精神文化認同的喪葬傳統方面,寺洼文化依然表現出了非常明顯的自身族群文化認同感。

      從目前考古發掘和研究成果看來,寺洼文化除了極個別部分延伸至陜甘交界處的清水流域和青藏高原東緣以外,其他主體分布于今甘肅境內的洮河、涇河、西漢水和白龍江流域,大體形成隴中核心區和隴東、隴東南兩大外圍區以及關中西部、川西北兩大拓展區。所以,我們基本可以將寺洼文化認定為青銅時代今甘肅境內獨具特色的“本土文化”。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无码|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五月天|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 亚洲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绿巨人 | 国产精品亚洲аv无码播放|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野结衣| 亚洲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观看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va中文字幕无码电影| 亚洲天堂2017无码中文| 92午夜少妇极品福利无码电影| 伊人热人久久中文字幕| 精品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波多野结衣在线中文|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专区| 18禁网站免费无遮挡无码中文|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日韩久久久久久中文人妻| 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痴汉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九九 | 夜夜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AV色欲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精品区|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资源中文最新版在线一区 |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扶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日产无码1区2区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