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橋城蘭州】橋韻河影——走進蘭州黃河橋梁博物館
蘭州黃河橋梁博物館
115年前,黃河上第一座固定的橋梁——蘭州黃河鐵橋,在白塔山下建成。從此,萬里黃河上橫跨了第一橋,黃河穿城而過的金城蘭州,也正式開始書寫城市與橋梁的新篇章。
“橋城蘭州”中英文雙語系列報道從2023年10月推出至今,共詳細介紹了蘭州的20多座跨河大橋。在“橋城蘭州”的最后一期,來到了位于蘭州市城關區北濱河中路金城關文化風情區內的蘭州黃河橋梁博物館。在這里,可以通過橋梁微縮景觀模型、歷史場景復原、影像資料等,更好地了解黃河橋梁的歷史脈絡。
“黃河害,黃河險,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門關。”蘭州黃河橋梁博物館講解員丁雅虹用了一段民謠來描述舊時人們渡黃河的艱險。黃河是中國的第二大河,全長5464公里。作為中國的母親河,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黃河水孕育了萬千蘭州人民,但寬闊的河面,湍急的水流,也阻隔了黃河兩岸。因此,在黃河上架設一座固定的橋梁,是蘭州人民長久以來的夙愿。
古代黃河干流上的橋以浮橋為主,支流上的橋有木橋、石橋、浮橋、索橋等幾種類型。木橋是最早的橋梁形式之一,戰國時期出現了排柱木梁橋和伸臂木梁橋。蘭州握橋,俗稱臥橋,是中國古代伸臂木梁橋的代表作,始建于唐代,1952年被拆除。
中國古代稱浮橋為舟梁,此類橋用船舟來代替橋墩。蘭州鎮遠浮橋修建于明洪武五年,宋國公馮勝在城西7里處建橋。明洪武九年,衛國公鄧愈將此橋移至城西10里處,始稱“鎮遠橋”。鎮遠浮橋也是中山橋的前身,在中山橋沒有建成之前,蘭州黃河段依靠鎮遠浮橋過河。
20世紀初,中國人引進西方先進建橋技術,黃河上開始擁有了跨越干流的永久性橋梁。蘭州黃河鐵橋,又名中山橋,位于甘肅省蘭州市白塔山下的濱河路中段,1909年竣工通行。蘭州黃河鐵橋是中國近代史上整個西北地區第一座引進外國技術建造的橋梁,見證了蘭州的重大歷史變遷。
20世紀中葉,隨著輕質、高強化建筑材料的發明,橋梁設計理論和建橋技術突飛猛進,以現代結構力學原理支撐的大跨度鐵路橋、公路橋逐漸發展和成熟起來,一座座規模宏大、氣勢磅磷的跨河大橋橫空出世。
截至2023年底,蘭州市四主城區已有14座跨河大橋,成為名副其實的“橋城”。一座座橫跨天塹的橋梁,溝通兩岸,不僅見證了華夏民族的聰明才智,也展現了人類建橋技術的發展歷程。
“橋城蘭州”中英文雙語系列報道自2023年10月起,在《蘭州晚報》“觀瀾新聞”等海內外平臺上共推出十七期視頻以及文字作品,累計播放量超過一千萬,反響熱烈,引起了線上線下的廣泛關注和討論。該報道詳細地介紹了蘭州區域內包含中山橋、元通黃河橋、蘭州黃河橋、銀灘黃河大橋、雁灘黃河大橋、深安黃河大橋、柴家峽大橋、什川吊橋等20多座跨河大橋的建設歷程、價值意義以及周邊發展情況等,通過蘭州的橋,展現出蘭州城市的飛速發展以及隴原兒女克艱圖強的決心和魄力。
作為首個用中英文雙語來介紹蘭州橋梁的欄目,“橋城蘭州”不僅講好了蘭州橋梁故事,也通過蘭州的橋來推進了蘭州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全球化表達,用蘭州橋梁來打造出具有“國際風范、中國元素、蘭州特色”的蘭州國際新名片。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趙雨欣 何佳琪 汪霺 文/圖
- 2024-01-29多家景區免費開放!坐上火車探秘絲路冬韻
- 2024-01-29甘肅少兒掀起寒假“冰雪熱”
- 2024-01-22高校臺胞青年開啟甘肅“西游記”
- 2024-01-18十大主題活動助推甘肅省冬春季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