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舜禮:“網紅”能否“常紅”或“長紅”?
【點睛】網紅城市的造就不是無緣無故的,緣由可能數之不盡,它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包括城市本身、網絡推手、傳統媒體以及受眾的心理需求等,但必須加上一條,就是偶發性、機緣性、巧合性的因素。

去年以來,山東淄博的燒烤、河南洛陽的漢服國潮、貴州黔東南的村BA、哈爾濱的冰雪旅游、甘肅天水的麻辣燙、山東曹縣的馬面裙,掀起了媒體公認的“城市網紅”或“網紅城市”旋風。有媒體將其比喻為贏得了“潑天富貴”,意為喜從天降、天降甘露。
大凡經歷網紅的市縣,以及旅游、媒體界人士,都有一種良好的愿望,覺得網紅既然來了,就盡量留住它,使之“常紅”或 “長紅”。這到底有無可能呢?需要進行一番理性的思考。

一、何謂網紅城市?
我問過周圍幾個人,什么是網紅,大都只可意會而難于言表的樣子。我上網查了一下,方知“網紅”即“網絡紅人”的縮寫,通常是指在現實生活或網絡中因某個事件或行為而被網民廣泛關注而突然走紅的人。因此,城市網紅、網紅城市,應該是借用了網紅概念,屬于“推人及城”一類。
那么,城市網紅有什么特點?
我認為從大旅游的角度看,大致有以下幾點:一是城市紅得很快,可稱為霎紅、閃紅、爆紅,幾乎可用一夜之間來比喻;二是紅的主要推手是網絡,隨著該城該地關注度的飆升,剎那間聚焦了全國關注度,使得那兒的一切都隨時可能被聚焦,或大事小情、或雞毛蒜皮;三是關注的人流也即刻向該地奔涌,就如同提起了泄洪之閘,人數比往年同期增加了數倍、數十倍;四是城市供給立馬緊張起來,需要緊急應對游客激增帶來的問題,各部門、各崗位如同抗洪救災那樣嚴防死守;五是城市的諸多消費被明顯拉動,往日一天賣出50個煎餅果子的攤位,這回一下翻了十幾、幾十倍,大小旅館都住滿了人,餐館生意比黃金周和春節年關還興隆。
從網紅到常紅或長紅,應該就是以上情形的持續和拉抻。假如某些方面降溫了,游客量比網紅時低落了(還是比網紅前要多些),再做這樣的比喻就顯得名不副實。

二、什么原因造就網紅城市?
業界、媒體和各地都很關注何以造就了網紅城市。對此探討和剖析者甚多,但真正點到位、說到點兒上的卻鳳毛麟角。淄博燒烤火起來以后,河南某市政府就有人寫了調研報告,得到市領導的嘉許,還流傳到了網絡上。該地就提出打造網紅城市,但至今未見其橫空出世,足以說明那些結論在現實中很難“復盤”。包括網紅城市在內的多數觀點認為,網紅城市=精心創意+辛苦勞作+網絡加持,有的聲稱實際籌劃達半載、一年之久,并列舉了一堆硬證和花絮。現在如果某個城市為打造網紅而向社會公開招標,搞一場對賭式的擂臺賽,未見的有人敢于挺身而出。
網紅城市的造就不是無緣無故的,緣由可能數之不盡,它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包括城市本身、網絡推手、傳統媒體以及受眾的心理需求等,但必須加上一條,就是偶發性、機緣性、巧合性的因素。也就是不論你是因啥走紅,普遍性的原因是必要條件+因緣際會。在這里,因緣際會的因素,就如一個粘合素、催化劑、導火索,絕大多數人說不清、猜不準。
舉例來說,這就如同蓬萊海濱的海市蜃樓,那種亦幻亦真的氣象奇觀,讓人覺到宛若夢幻的仙境,但至今做不到準確預報,致使舉世無雙的旅游吸引物浪費了;這也好似某些山區的野生蘑菇,滋生的大概率是夏季雨后、馬尾松林下,但并非雨后馬尾松樹下都會萌生,其緣由即使世居于此的山民也參不透。
以上的比喻對網紅城市未必恰當,一種是社會人文現象,一種是自然生態、大氣物理現象,道理應該是相通的。

三、網紅城市能否常紅或長紅?
從網紅到常紅或長紅,是城市、業界和媒體的一種理想,也是所在城市必然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但就網紅現象而論,它之所以叫“網紅”,就是基于此伏彼起的網絡傳播特點,就如“朝露”一般難以持久,期望把這個“紅”延續下去,只是一種良好的愿望或說辭。
其一,城市網紅的造就,無論有哪些必然和人為因素,都離不開機緣性的添加劑,這個要素或可稱為難以破譯的密碼。它的機緣性,就決定了碰巧、恰巧、剛好。對旅游市場和網絡市場而言,興奮點是很難持久的,除非它具有某種旅游吸引物的唯一性和稀缺性。
其二,從旅游市場來看,喜新厭舊、此伏彼起是共性。網紅所吸引的多是圍觀者、順道者,打卡過罷也就釋然了,甚至一部分人覺得不過如此、有其名無其實、去了還有些后悔。一旦別處“潑天富貴”,出現了熱炒的更新看點,游客自然就會飄移過去,原處則變成昔日黃花、遲暮美人。
其三,城市網紅的接待都是超常規、超長量的,諸多的監管、保障和服務都在硬撐,就像是弓弦被拉到了極致。到了那種無以復加的程度,挖潛已無多大潛力,努力也難再見起色,結果便是熱度的消散,所謂盛極而衰、物極必反。
當然,若有人出來抬杠,說難道不能借網紅之東風,把城市短板盡量補齊,把旅游吸引物再提升一把,把市民友好度也拉升一番,即使游客訪問量有所低落,但一定會比網紅前會有明顯的提升。我贊賞這樣不服輸的較勁者,他們是現實主義+理性主義者,我也期望城市網紅的降溫和落潮盡量慢一些,借城市網紅之余威,把旅游發展和城市建設大大向前推進一步。

言歸正傳,那么城市的網紅能夠“常紅”或“長紅”嗎?若以網紅時的基本表象為參照,恐怕是有些牽強或擰巴的。因為就關注度和游客量而言,與網紅時已今非昔比,其它方面也落差很大,何來“常”與“長”之有?若就是覺得“常紅”、“長紅”順嘴,聽起來順耳朵,喊出來挺體面,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但內心應該很清楚,在邏輯上是不順溜的,因為“常紅”、“長紅”是順著“網紅”而來的,若網紅的諸多特征已經流失,沒有了“網紅”的諸多表象,卻仍挺著從“潛紅”到“網紅”、再到“長紅”的邏輯鏈條,那就必定難以榫卯吻合、絲絲入扣,略作回味還可能有驢唇馬嘴、生搬硬套之感。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城市網紅就似一場“大旅游”的奔襲聚會,既然會呼嘯而來,也必定會悄然謝幕。宴席散了以后怎么辦?我認為,若能回落到一個夠得著、撐得下、維持住的局面就是最好的選擇。河南以洛邑古城為核心的漢服熱出現后,就在琢磨如何把漢服順勢做成一個新產業,不僅出租服裝的店鋪由幾十家增加到上千家,而且組建了漢服研究院并將舉辦一系列活動,力爭使網紅效應最大化、延續化,就是客觀務實之舉。因此,走馬燈似的網紅城市,與其使出渾身解數拼“常紅”或“長紅”,倒不如認真總結一番,補一補短板,揚一揚優勢,把旅游與城市發展提升到同類型、同規模、同檔次市縣的第一序列,那也就功莫大焉了。
倘若硬是抱著“曾經滄海難為水”、“祖上先前也闊過”的心態,放不下大姑娘出嫁般的繁華身段,最終只能是名與實俱疲了。
- 2024-04-15五一旅游熱度或超去年 機票預訂熱門北京居首
- 2024-04-10清明檔票房8.4億元刷新紀錄 激活市場新動能
- 2024-04-10淄博燒烤火熱依舊:文旅興旺不止需要“出圈”
- 2024-04-10地緣和文化相近相通 韓國赴中國旅游熱度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