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靈臺,藍天碧野,蒼翠欲滴。環抱在青山之間的百里鎮稔溝村,綠樹掩映,鳥鳴聲聲,林間的青石小道蜿蜒伸展,一條小河靜靜地穿村而過,河邊的池塘里魚兒盡情撒歡,引得游客前來觀賞、拍照,流連忘返。
稔溝村位于靈臺縣城向西20公里的百里鎮,是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的理想之地,也是該縣高水平建設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之一。
靈臺縣位于黃土高原南緣,是古絲綢之路的支道之一,流域面積2038平方公里,轄13個鄉鎮1個城市社區,總人口22.9萬人,文化底蘊深厚,農業條件優越,礦產資源富集,生態環境良好。近年來,靈臺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著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先后獲得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中國綠色名縣等榮譽。
高位謀劃推動 強化制度保障
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突出位置統籌謀劃、系統推進,成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持續完善黨政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生態文明建設績效考核、網格化監管等制度機制,縣委常委會會議、縣政府常務會議定期研究部署,主要領導親自指導、帶頭推動,分管領導高頻調度、狠抓落實,為“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擦亮生態底色 筑牢發展根基
聚焦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投資22.68億元,實施集中供熱節能改造、北部塬區天然氣管網、燃煤鍋爐淘汰改造等項目;全力推進新集水庫、鄧家川水庫建設,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站)10座、村級污水處理設施5個,“污水處理廠+生態濕地”模式成效顯著;全面落實河湖長制,著力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健康水生態,扎實開展清廢行動,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實現全覆蓋。系統推進山水林田湖草塬一體化保護治理,筑牢生態安全屏障。生物多樣性不斷豐富,靈臺甲魚被評為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白鶴、灰鷺、紅腹錦雞等珍禽在靈臺繁衍生息,呈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聚焦綠色賦能 推動產業升級
按照“生態+”產業發展模式,不斷延伸產業鏈條,促進業態融合發展,生態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4.9%。
“生態+工業”促經濟轉型。不斷優化能源供給結構,邵寨煤礦綠色智能化礦井全面投產,實現產值10.5億元。10萬千瓦農光互補項目全容量并網發電,年發電量1.8億度,節約標煤5.7萬噸,二氧化碳減排17萬噸。優然牧業靈臺高產奶牛牧光互補項目建成投運,開啟了產業生態化發展的新模式。
“生態+農業”促農民增收。以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為抓手,大力發展牛、果、菜等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全縣牛飼養量達13.87萬頭,年產值22.4億元;建成新優砧木品種栽植等技術試驗區2處、綠色標準化生產基地3.2萬畝,矮砧果園9.5萬畝,年產值16億元以上,先后榮獲國家矮砧蘋果種植示范縣、全國現代矮砧蘋果新技術集成示范縣。大力推進達溪河、黑河川區、什字塬區3大蔬菜生產帶建設,年均種植蔬菜4萬畝,實現產值2億元。
“生態+文旅康養”促業態融合。立足皇甫謐針灸文化、古商周文化等資源優勢,全力打造“商周文化名城·針灸養生圣地”文化旅游品牌,推動“鄉村旅游+”深度融合,變“美麗資源”為“美麗經濟”。創建國家AAA級以上旅游景區7處、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10個,2023年全縣旅游接待人數289.6萬人次,文旅康養產業總產值達25.3億元,產旅融合發展初具規模。
建立多元機制 打通轉化通道
堅持以產業生態化與生態產業化互融互促為導向,積極探索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之路,建立源頭嚴管、過程嚴控、結果嚴懲、平臺建設、多元投入“兩山”轉化機制,實施最嚴格耕地保護和水資源管理制度,構建“河長+檢察長+警長”“林長+公安局長”聯動工作機制,著力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加快推動生態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全力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雙向轉化通道。
“開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是持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提升靈臺生態‘顏值’的生動實踐。靈臺縣必將堅定信念,久久為功,持續改善環境質量,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只爭朝夕的責任感,讓綠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銀山‘成色’更足,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貢獻靈臺力量!”平涼市生態環境局靈臺分局局長衛彥平說。
通訊員 趙喜靈
- 2024-07-22華亭:文旅繁花競芬芳
- 2024-07-22第四屆張掖七彩丹霞熱氣球嘉年華將于7月29日啟幕
- 2024-07-17“天下第一雄關”開啟夜游模式:光影交織帶你體驗長城史詩暢游之旅
- 2024-07-17【隴拍客】張掖:戈壁灘上杏梅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