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文化新紀行)敦煌文化借由開放素材庫拉近與公眾距離
中國甘肅網8月26日訊 據中新社蘭州報道(記者 馮志軍)近年來,隨著多領域層出不窮的研究成果推出,中國敦煌學研究已占據國際話語權和主導權,與之伴隨的敦煌文化亦成為海內外民眾追逐的新時尚。由敦煌研究院歷時多年推出的“數字敦煌·開放素材庫”讓專業的敦煌學知識普及化,拉近敦煌文化與公眾之間的距離。
敦煌研究院文物數字化研究所副所長丁曉宏25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介紹說,“數字敦煌·開放素材庫”,是以敦煌學研究成果為基礎,充分利用該院多年來數字化保護產生的海量數字資源,經過精心選擇和加工,構建一個開放共享的素材庫,借助互聯網向全球提供能夠用于不同場景的敦煌文化素材。
丁曉宏說,“數字敦煌·開放素材庫”讓每一位熱愛敦煌的人,不僅可以高清欣賞石窟中精美的壁畫、佛像、珍貴文獻,還可以下載使用,甚至利用這些素材進行二創或者多創,也可在該平臺上共享,部分創作作品還可以在商業流轉中獲益,使文物資源全民共享,讓敦煌藝術走近更多人。

圖為“數字敦煌·開放素材庫”。(敦煌研究院供圖)
20世紀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率先在中國文物行業開展石窟寺文物數字化的探索實踐。經過三十余年的探索與研究,形成了以攝影和計算機技術為主的敦煌石窟文物數字化技術體系,建立了敦煌石窟壁畫數字化采集、圖像處理、定位糾正等規范化操作流程,形成了類型豐富的敦煌石窟文物數字資源。
2016年敦煌研究院上線“數字敦煌資源庫”,向全球共享了30個敦煌石窟經典洞窟的整窟高清壁畫;2022年底,敦煌研究院上線“數字敦煌·開放素材庫”,向全球共享了6500余份來自敦煌莫高窟等石窟遺址及敦煌藏經洞文獻的高清數字資源檔案。
“這些數字檔案高清圖像均源于石窟遺產地的第一手資料,且都備注了相應的學術介紹說明,并且按照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加工和分類,明確了素材的基本屬性,公眾可以詳細了解每一份素材的文化內涵。”丁曉宏表示,借助區塊鏈技術實現了版權保護,集成線上電子簽約功能,公眾可以根據用途進行申請,通過授權后可以下載使用。

圖為“數字敦煌·開放素材庫”。(敦煌研究院供圖)
據了解,該平臺資源均以學術研究為基礎,為大眾提供了正確的文化內涵的價值導向,為文博行業開創了數字文化遺產開放與共創的新模式。目前平臺訪問人數超過400余萬人次,訂單逾2.9萬份,下載近4萬個素材。
丁曉宏表示,“數字敦煌·開放素材庫”未來將繼續擴充素材的數量、種類,不斷加大素材挖掘和轉化力度,形成更加豐富多元的敦煌石窟素材,公眾能夠在平臺上欣賞、下載使用更加多樣的素材。同時,持續完善平臺功能,簡化素材申請授權的流程,公眾獲取素材的體驗將更加便捷、順暢。
- 2024-08-26《我家就住黃河邊》新書發布
- 2024-08-26【甘快看】絲綢之路與唐蕃古道如何在炳靈寺石窟牽手?
- 2024-08-20中國重要石窟寺重大險情基本消除
- 2024-08-20隴臺民族文化交流漸濃 小陶罐連兩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