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綠山河滿目景
生態美 天鵝棲
太子山下好風光
蓮花山
石門灘水庫 祁金芬 攝
黃草坪
槐樹關
胭脂湖公園
太極荷塘
本報記者 馬瑞鵬
今年1—7月份,我州空氣質量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一位;
2024年,投資492.8萬元,完成農村飲水工程維修養護任務54處,農村供水水質提升建設漸入佳境;
西南部二陰地區生態屏障基本建立、中部半干旱地區植被得到有效恢復、東北部干旱地區造林綠化穩步推進,切實保障了黃河中下游地區生態安全;
……
一張張亮眼的“綠色”成績單,是我州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真實寫照。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近年來,全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于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堅決扛起構筑黃河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政治責任,狠抓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國家、省、州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落實,聚焦綠色低碳轉型、生態環境質量、自然系統功能、城鄉生活環境和生態文明體制5個方面、95項具體措施,實現生態環境“高顏值”和經濟發展高質量協同并進,人民群眾在生態環境中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從源頭上發力,從治污上破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近年來,全州生態環境系統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順應污染防治攻堅戰由“堅決打好”向“深入打好”的根本性轉變,結合年度污染防治攻堅戰任務目標,更加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集中攻堅短板弱項,強力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
深入推進藍天保衛戰,實現“空氣常新”。以臨夏市和各縣城區及周邊區域為重點,壓實聯防聯控責任,強化網格化基層管理、精準化源頭治理,全面推進以工業、燃煤、揚塵、機動車、餐飲油煙和面源污染治理為主的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從嚴落實控煤、抑塵、減排、禁燒和群防群治措施,全州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今年1—7月份,我州空氣質量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一,臨夏市PM10平均濃度為55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4.1%;PM2.5平均濃度為29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23.7%;優良天數比率為89.7%,同比提高12.3個百分點,優良天數191天,同比增加27天。廣河縣、臨夏縣、和政縣、永靖縣和臨夏市進入全省86個縣(市、區)空氣質量改善幅度排名前十。
全力打好碧水保衛戰,實現“綠水長流”。近年來,我州投資10.32億元,完成全州8縣市城區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任務,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全州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14.6萬噸,5個省列園區、10個重點鎮污水處理設施及臨夏市污泥無害化處置設施建成運行。全面完成了873個黃河流域入河排口整治任務,臨夏市建成區無黑臭水體。今年1-6月份,全州地表水5個國控、7個省控斷面水質優良率和38個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2023年,在全國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會議上,我州代表黃河流域九省區作了交流發言和經驗分享。
著力開展凈土保衛戰,實現青山常在。強化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完成37個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安全利用工作,全州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今年1—7月份,全州3個地下水考核點位水質均達到國家考核三類目標要求。縣鄉村三級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基本建成,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等項目建成投用,全州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13.88%、尾菜處理利用率達60.3%。
如今,推窗見綠、出門見景、抬頭見藍一步步成為現實,臨夏由內到外發生著巨大變化……
初心如磐,不負青山。我州將繼續堅持以構筑黃河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政治責任為總牽引、總目標、總框架,讓良好生態更多惠及人民群眾,讓臨夏大地更加美麗宜居。
- 2024-08-26張掖路小學開展“愛心書屋”公益捐贈結對活動
- 2024-08-26綠色發展繪就生態新畫卷——平涼市崆峒區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工作紀實
- 2024-08-26《讀者》雜志獲“全民閱讀第一刊”榮譽稱號
- 2024-08-26敦煌文化借由開放素材庫拉近與公眾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