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古史萃丨古代的方便食品
在超市里有許多速食,為上班族提供快捷的飲食服務。今天,讓我們穿越古代,看看有哪些方便的食品。
“耐饑丸”
清朝有一種方便食品叫“耐饑丸”,做法如下:整半鍋糯米,炒到發黃,倒石臼里晾著,再整半鍋紅棗,蒸熟后,去皮去核,也倒到石臼里晾著。然后用大杵使勁搗,把石臼里的糯米和紅棗搗爛搗勻,搗成糊狀,再挖出來,團成雞蛋大的丸子,鋪在葦葉上曬干。
清朝人李化楠說,這種耐饑丸最能耐饑,吃一丸,保半天不餓。他在浙江余姚當縣令的時候,曾經號召廣大群眾趁豐年多制些耐饑丸儲備起來,遇上災年無糧,可以取出救荒。
“馉饳”
宋朝有一種方便食品叫“馉詘”,讀音跟“骨朵”類似,這是一種帶餡兒食品,做法比水餃和餛飩都要復雜一些:切出來四四方方的面皮,托在手里,擱進去肉餡,對角折起,邊緣捏緊,出來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再把三角形的兩個銳角合攏到一塊兒,疊壓,捏緊,成品像花骨朵一樣含苞待放;然后再入油鍋炸黃,用竹簽子串起來,這就成了。
《水滸》里面,武松要為哥哥報仇,拉來街坊做證人,問王婆道:“王婆,你隔壁是誰?”王婆說:“他家是賣馉饳兒的。”說明王婆的鄰居就賣這種方便食品。王婆嘴饞,估計吃過不少。
“守山糧”
明朝有一種方便食品叫“守山糧”,加工起來也挺容易:大蘿卜洗凈,剁掉根須,刮去青皮,擺鍋里蒸熟,冷卻后,倒盆里,搗成泥,挖進模子,脫成磚坯,摞起來,自然風干,然后用來筑墻。
單看原料和做法,這種食品該叫“方便蘿卜”或者“蘿卜磚”才對。但是清代名醫王士雄說,該食品主要是用來防兵防匪——哪天戰火一起,全城戒嚴,市民們不能出去采購,等到面缸見底、米囤空倉的時候,可以從墻上鑿下一塊磚來,扔鍋里熬粥喝。此物貴能防守,所以叫“守山糧”。
- 2024-08-31奔流文化·器物丨“軍嫂”出關送寒衣,漢簡里的玉門關動人故事
- 2024-08-31石窟寺如何避風雨?多國專家研討文化遺產保護治理
- 2024-08-31環縣道情皮影
- 2024-08-31麥索里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