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黑河濕地。朵新勝
疏勒河源頭。王亞虎
榆林窟外景。
張騫出使西域圖 莫高窟第323窟 初唐(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
祁連山北麓水草豐美。桂政全
夏玉紅
馬上望祁連,連峰高插天。西走接嘉峪,凝素無青煙。對峰拱合黎,遙海瞰居延。四時積雪明,六月飛霜寒。所喜炎陽會,雪消灌甫田。可以代雨澤,可以資流泉。三箭將軍射,聲名天壤傳。——《祁連山》明·陳棐
祁連山是匈奴語,意思是“天子之山”,在綿延起伏的祁連山北麓,就是絲綢之路的黃金地帶,連接起塔里木盆地、黃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河西走廊,這里曾經生活著古老的羌戎等民族。從戰國時期,月氏和烏孫在這一帶游牧,強大的月氏,攻破了烏孫,殺了烏孫王難兜靡,將烏孫人趕出了河西走廊,從公元前205年到公元前176年,乘中原楚漢爭霸和西漢初建之際,匈奴冒頓單于兩次派兵攻打占領著河西走廊的月氏,迫使月氏人先后西遷到準噶爾盆地、伊犁河流域。但是匈奴老上單于窮追不舍,聯合烏孫攻打月氏,最終迫使月氏遷徙到了中亞的河中地區,即錫爾河與阿姆河流域。宜農宜耕的河西走廊被匈奴占領,成為繼河套地區之后,匈奴的第二大經濟輸血基地。老上單于自稱是天地所生,是天之子,他到河西走廊上來巡幸,便把河西走廊南部的山脈改稱為天子之山,匈奴語便是祁連山。把河西走廊北邊的大黃山,改名為“天后之山”,匈奴語便是“閼氏山(焉支山)”。
匈奴占領河西走廊的55年間,與青藏高原的羌人結成聯盟,威脅著漢帝國西北部的邊疆。漢武帝在把中原北部、威脅著都城長安的匈奴,從陰山以南,趕到了陰山以北之后,隨即就在公元前121年,派出霍去病“張中國之掖,斷匈奴之臂”——遠征河西走廊,斬斷匈奴與羌人的聯盟。霍去病在這一年的春、夏、秋三季,三次走向河西走廊,前兩次大敗占領著河西走廊的匈奴渾邪王與休屠王,第三次則是在危機重重、劍拔弩張的情況之下,迫使渾邪王最終選擇投降,帶領4萬降眾投降了漢朝,匈奴在退出河西走廊時大放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胭脂山,使我嫁婦無顏色”,祁連山、胭脂山的名字流傳至今。
1
祁連山是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的,狹義的祁連山,僅指大祁連山山系范圍內的河西走廊南山和冷龍嶺,就是與河西走廊如影隨形1000多公里的這條山脈。廣義的祁連山則是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擠壓后,隨著青藏高原的迅速抬升,在青藏高原北部邊緣隆起的一片龐大山系,她西起阿爾金山,東部逼近秦嶺,北邊是赫赫有名的河西走廊,南邊是“聚寶盆”柴達木盆地。包括走廊南山、冷龍嶺、托來山、野馬山、大雪山、托來南山、野馬南山、疏勒南山、青海南山等甘肅、青海境內的一系列山嶺。環顧四周,在她的東部又是騰格里沙漠,西部是庫木塔格沙漠和塔克拉瑪干沙漠,南邊是柴達木盆地沙漠,而北邊則是巴丹吉林沙漠。然而沙漠環繞的祁連山系,卻擁有大量的雪山、冰川,是一座孤獨的濕島,滋養著大片的森林、草原、湖泊和萬物生靈。在祁連山系的青海南山北部,是中國第一大內陸咸水湖——青海湖,在野牛脊山和哈爾科山的東北部,又是青海第二大湖泊——哈拉湖。以青海湖和哈拉湖為界,祁連山又分為東段、中段和西段。祁連山西段的山脈,阻擋了西北干旱高溫氣流的南侵,保護了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而它的東段,受到太平洋季風和印度洋暖濕氣流的影響,在冷龍嶺和大通河谷形成了豐沛的降雨。
在今天有一條非常火爆的旅游線路,叫作“甘肅青海大環線”,沿途雪山冰川,沙漠戈壁,草原湖泊盡收眼底,有著說不盡的壯闊與蒼涼。但是準確地來說,這條旅游線路還可以叫作“環祁連山脈之旅”,因為所到之處正好是將祁連山系環繞了一大圈。
這座橫跨甘肅、青海兩省的龐大山脈,地勢由東北向西南逐漸升高,它的東段是由冷龍嶺、大通山——達坂山、拉脊山這三列山嶺和大通河谷地、黃水谷地以及青海湖盆地組成,是祁連山系降雨量最大、植被最豐富的地區,河西走廊三大河流之一的石羊河就發源于冷龍嶺的北側,而石羊河及其支流則孕育出了河西走廊東部的門戶、古老的河西四郡之一——武威,哺育了這里的各族人民,也滋生了舉足輕重的五涼文化。
武威歷史上第一座城池——姑臧城,是匈奴休屠王修建。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兩次攻打河西走廊,占領著河西走廊東部的匈奴休屠王與中西部的渾邪王,損失慘重,累計死亡騎兵近4萬人,匈奴伊稚斜單于大怒,要將渾邪王、休屠王召回王庭,殺了他們。出于恐懼,二王相商,為漢武帝送上了密信,希望能夠投降漢朝。不料休屠王中途反悔,被渾邪王所殺。霍去病第三次走向河西走廊時,又迫使渾邪王帶領4萬降眾渡過黃河,被漢武帝安置在了甘肅中部、東南部、陜西北部、內蒙古南部等地。而休屠王閼氏以及休屠王的兩個兒子都跟隨渾邪王,投降了漢朝。長子金日磾降漢后被安排到黃門養馬,受到漢武帝賞識,長期侍奉在漢武帝左右,漢武帝臨終之前,金日磾成為托孤大臣之一。
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在全國設置13個刺史部(州),涼州成為涵蓋甘肅大部的監察機構,到東漢時期成為行政機構,武威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涼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五胡十六國時期,河西走廊誕生過五個涼州政權——前涼、后涼、南涼、北涼和西涼。當時中原大地堪稱“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而河西走廊卻是“秦川中、血沒腕,唯有涼州倚柱觀”。中原的部分世家大族來到河西走廊避難,西域文化與中原文化在這里碰撞融合,形成了與中原文化、江南文化并立的五涼文化。又因為五涼政權當中的前涼、后涼、南涼、北涼這四個政權和隋末唐初李軌的大涼政權都曾在武威建都,所以將武威稱為五涼故都。在西夏政權占領河西走廊時,武威作為拱衛著西夏都城興慶府(今銀川)的西部屏障,又成為西夏政權的陪都。不得不說,正是因為石羊河及其支流,造就了武威這塊綠洲,以及這里璀璨的文化。
2
祁連山系的中段,是由走廊南山、托來山、托來南山、疏勒南山、宗務隆山、青海南山、哈爾科山的山河山嶺之間谷地、盆地組成。最高峰團結峰,海拔5808米,是疏勒南山的主峰之一,是由數個相對高差不大的山峰聚合而成, 故而得名“團結峰”。它所屬的疏勒南山,是祁連山區中現代冰川廣泛發育并且分布最集中的一條支脈。而在疏勒南山東段的最高山峰,就是“五河之源”——崗格爾肖合力雪山,流入青海湖的最大河流布哈河、流入湟水的大通河、自西往東流的疏勒河、孕育出嘉峪關綠洲的討賴河,他們的源頭都在這里。而從崗格爾肖合力雪山發源的最大河流,便是張掖人民的母親河、中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
黑河古稱弱水,《山海經》中記載:“昆侖之北有水,其力不能勝芥,故名弱水”。它發源于青海、流經甘肅張掖、匯入內蒙古額濟納旗居延海,與其支流或激昂澎湃,或波瀾不驚,造就了河西走廊上最富庶的綠洲張掖。張掖從這個名稱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承載著漢武帝和他的帝國一個宏大的戰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在張掖境內,有2萬多平方公里的祁連草原,從戰國以來,月氏人就在這里游牧,“羊肥乳酪好”。歷史上張掖臨澤境內的昭武城,就是月氏人的王城,張掖市民樂縣的永固城遺址,是月氏東城。匈奴攻破了月氏,將月氏人趕出了河西走廊,并把月氏王的頭顱做成了飲酒用的器皿,把月氏東城改建為單于城,供老上單于巡幸時居住。而張掖境內的合黎山,則成為了匈奴的兵工廠。
隨著霍去病遠征河西,漢帝國也實現了其戰略意圖——“張中國之掖,斷匈奴之臂。”在張掖民樂縣境內,還有一條從青藏高原進入河西走廊的交通要隘——扁都口。在古代,它叫作大斗拔谷,是絲綢之路青海道進入河西走廊的唯一通道,張騫鑿空西域便是在這里穿越祁連山,從青海羌人地區進入河西走廊。公元609年,隋煬帝御駕親征,在青海境內大敗吐谷渾之后,也是從大斗拔谷進入河西走廊的張掖,在張掖焉支山下舉辦了世界上第一場萬國博覽會。而今天,正是因為有著黑河及其支流的滋潤,張掖的玉米制種業尤其發達。
同樣發源于崗格爾肖合力雪山的討賴河,是流經甘肅嘉峪關市唯一的地表河流,歷史上是黑河的一級支流,今天消失在了酒泉金塔縣的戈壁荒漠之中。“天下第一雄關”、明代萬里長城的西起點——嘉峪關關城,就是依托祁連山、討賴河、黑山等天然屏障,從三面拱衛著河西四郡之一的酒泉郡、扼控河西走廊的咽喉。在邊墻最南邊的“長城第一墩”——討賴河墩,就修筑在討賴河岸邊。
今天在嘉峪關和酒泉境內,出土了大量的魏晉時期的壁畫墓,豐富地展現了各民族在河西走廊上生產、生活、宴飲、養殖,伎樂,庖廚等一系列畫面,生動地反映了魏晉時期,河西走廊的繁榮富庶。尤其是嘉峪關新城五號墓出土的驛使圖畫像磚,是中國郵政的標志。畫像磚上的驛使手持棨傳、策馬飛馳的形象,被認為是我國最早的郵驛形象。
3
流經敦煌、酒泉的疏勒河,是河西走廊第二大內陸河,是中國大江大河當中自西往東流淌的代表,源頭也在崗格爾肖合力雪山。是由祁連山系的走廊南山、托來南山、疏勒南山和大雪山的冰川融水匯流而成。經過了100多公里匯集,在抵達甘肅酒泉的昌馬峽谷的時候,已經成為一條從群山之中奔涌而出的大河。
在古代水量豐沛時期,疏勒河最終的歸宿是羅布泊。漢代的羅布泊湖水面積一萬多平方公里,比今天全國第一大內陸咸水湖青海湖還要大。后來羅布泊成為死亡之海——生命的禁區,疏勒河也消沒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部邊境的鹽沼之中。可是這并沒有影響疏勒河成為古絲綢之路上,一條承載著東西方文明交流、石窟藝術繁榮與漢長城歷史文化的河流。因為這條河流,從東往西孕育出了昌馬、淵泉、鎖陽城、石包城、瓜州、敦煌、陽關、古玉門關這一片片綠洲,尤其是敦煌,是疏勒河水系孕育出的最大的一片綠洲,流經瓜州榆林窟的榆林河、莫高窟前面的宕泉河、橫貫敦煌全境的黨河等,最終都匯入疏勒河。在這些河流的沿岸,坐落著昌馬石窟、東千佛洞、榆林窟、莫高窟、西千佛洞,還有五個廟石窟,這些都是見證絲綢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藝術寶庫。除此之外,古代前往西域的使團、商旅、僧侶都是沿著這條河流西行,讓古絲綢之路煥發著生機與活力。
橫亙在我國西北部的祁連山脈,在它的南部形成了中國第一大內陸咸水湖青海湖和青海境內的第二大湖泊哈拉湖。而在它的最北部,石羊河、黑河、討賴河、疏勒河則孕育出以河西四郡為代表的片片綠洲,造就出河西走廊這條連接中外文明、連接起中國四大板塊、成就數千年民族交融的黃金大通道。
祁連山是河西走廊的一條重要山脈,與河西走廊上的綠洲相連。這是一條歷史走廊,歷史在這里凝固成一個個印記和故事,流傳至今。“如果沒有祁連山,就不會有河西走廊或橫刀躍馬,或繁榮富足的數千年歷史與文明,祁連山是河西走廊的生命之源,也是河西走廊的文明之源。”
- 2017-01-20隴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隴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隴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隴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