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千年石窟 匠心傳承】探訪甘肅慶陽北石窟寺:感受穿越千年的巖壁史詩
“北石窟寺是甘肅隴東地區早期規模最大的一座佛教石窟寺遺址。無論是其規模和時代、窟龕數量、延續時間,北石窟寺都是甘肅重要的石窟之一,在國內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甘肅慶陽北石窟寺講解員蘇建強說。
從慶陽市區向西南方向驅車40分鐘,便抵達了位于覆鐘山下的北石窟寺。近日,央廣網記者跟隨“千年石窟 匠心傳承”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走進位于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的北石窟寺,感受穿越千年的巖壁史詩。
北石窟寺主窟區全景(央廣網發 北石窟寺文物保護研究所供圖)
北石窟寺因與平涼涇川南石窟寺同時代開鑿,南北對應,故名北石窟寺,包括寺溝主窟群、樓底村一窟、石道坡石窟、花鴇崖石窟和石崖東臺石窟5個部分,南北延續3公里。北石窟寺自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創建以來,歷經西魏、北周、隋、唐、宋各代擴建增修,已經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現存有編號的窟龕308個,石雕造像2429身,壁畫96.7平方米,石碑8通,石刻和墨書題記150方。
1988年1月13日,北石窟寺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月,甘肅北石窟寺文物保護研究所整建制劃歸敦煌研究院統一管理。
“北石窟寺的造像均為石雕,大部分窟龕造像近似浮雕與半圓雕,主要洞窟造像接近圓雕和半圓雕,尤其是北魏開鑿的165窟,窟形宏偉,造像高大,題材組合獨特,雕刻手法簡練,造型樸實端莊,在全國實屬罕見。”蘇建強說,165窟是北石窟寺的主窟群最早創建洞窟,也是北石窟寺佛教藝術的精華所在??邇裙灿写笮褪裨煜?3身,千佛、飛天、伎樂人、佛傳及佛本生故事浮雕造像110多身,內容相當豐富,是北魏時期隴東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的反映。
北石窟寺165窟正壁(央廣網記者 李紅軍 攝)
北石窟寺165窟乘象菩薩(央廣網記者 李紅軍 攝)
蘇建強介紹,240窟則是北周時期的代表洞窟,其三佛造像和菩薩的風姿既繼承了北魏秀骨清像的余韻,又是隋唐豐滿富麗的先聲,222、263、32窟是唐代的代表洞窟,造像方圓適中,體形俊秀,神情莊重,生動逼真,衣紋流暢,刀法嫻熟堪為藝術珍品。
在北石窟寺,北魏的雄健、隋代的多變、唐代的俊秀,不同時代的造像風格,鮮明而精美。各個時代由于政治、經濟的不同以及人們對藝術的欣賞習慣和美德觀念不同,形成了各代造像的特色與風格,后代的作品在繼承前代優秀成果的同時加以融合、創造和發展,才形成了今天所看到的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部分遺存窟龕(央廣網記者 李紅軍 攝)
北石窟寺部分遺存窟龕(央廣網記者 李紅軍 攝)
“北石窟寺既呈現出不同時代的佛教造像藝術的共性和地方特色,也顯示出其對佛教文化繼承和發展的脈絡。無論是其規模和時代、窟龕數量、延續時間,北石窟寺都是甘肅重要的石窟之一,在國內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蘇建強說。
近年來,北石窟寺致力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用實際行動講好中國故事。2020年,北石窟寺成立了文創產品陳列中心和研學中心,以莫高窟、麥積山、炳靈寺、北石窟寺、隴東民俗藝術等元素,打造具有文化內涵和地方特色的文創產品,為游客提供欣賞性、收藏性、實用性并存的文化產品。
北石窟寺222窟(央廣網記者 李紅軍 攝)
同時,北石窟寺研學中心整合甘肅石窟群精華遺址,推出河西石窟精品研學路線和隴東石窟精品研學路線,主要以石窟寺、古遺址、博物館等為研學內容,輔以甘肅古建筑遺址與佛教藝術史脈絡,包括精華石窟參觀、古遺址參觀、研學講堂、砂巖畫體驗等內容,全面立體的展現石窟寺等古遺址的藝術魅力,進一步推動文化遺產傳播事業創新性發展。
- 2024-10-09玉門:“文旅融合+”開辟打開新方式
- 2024-09-26保護珍貴文物資源 勇擔新時代文化使命 ——甘肅省博物館高質量發展紀實
- 2024-09-26張掖:一山一水間 文旅煥新姿
- 2024-09-26文旅芬芳 香溢滿城——平涼市聚力打造西北文旅康養融合先行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