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書院何為?
“如果我們拿不出全球視野里令人敬畏的當代學術成果——所謂令人敬畏,就是讓西方讀者像我們剛讀康德、讀黑格爾、讀維特根斯坦、讀海德格爾一樣感到震撼的學術作品——沒有這樣的當代作品,我們就難以具有引領性的文化話語權。”中國文化書院院長陳越光24日說。
以“書院復興和文化發展”為主題的中國文化書院成立四十周年學術研討會24日在北京舉行。岳麓書院、守中書院、筼筜書院、元亨書院、浦江學堂等創始人、負責人和高校學者共聚一堂。
書院自古以來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中心,也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明代以后,書院制度傳入朝鮮、日本、越南、馬來西亞等周邊國家,甚至一些歐美國家也出現過諸多書院,比如意大利那不勒斯城的圣家書院、美國舊金山的大清書院等,成為中華文明與世界各地文明交流互鑒的平臺。
中國文化書院是由中國著名學者梁漱溟、馮友蘭、張岱年、季羨林、任繼愈、朱伯崑、湯一介、龐樸等共同發起,由相關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文化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及相關學者、研究人員自愿結成的全國性、專業性、非營利性社會團體,創建于1984年,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影響較大的文化民間學術團體。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陳衛平回憶,湯一介先生在20世紀80年代寫過一篇文章,主題就是文化熱和國學熱。陳衛平認為,從文化熱到國學熱的討論,為21世紀提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做了思想鋪墊。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程方平教授指出,今天紀念中國文化書院四十周年,關于書院的形式、內容、方法,書院如何在中國高等教育中起到更積極作用,這些都是可以探索的。比如,書院是不是只契合傳統文化,搞理工科行不行?其實這在歷史上有案例,比如清朝的洋務派書院數理化都有,同時外國人到中國辦洋書院,不僅把數理化介紹進來,這些書院還把中國的文化往外宣傳。
浙江大學教授董平表示,在把古代書院形式接到今天來的同時,更要以一種新的內容重新承擔起這個時代的歷史責任,講學內容以中國為主,同時也可以講別的,多元融合實現跨文明的對話。他建議通過各種不同的媒體形式來傳播書院的一些講學內容,真正起到化民成俗、移風易俗的使命。
陳越光指出,現在說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國文化書院的導師們在20世紀80年代已經走在理論前沿,試圖回答什么是真正的中國文化。“我們今天仍然任重道遠。”
- 2024-11-25“文物醫生”四十余載漫漫科研路 賦能文物“煥新生”
- 2024-11-25“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活動已經在香港落地扎根
- 2024-11-25開行十周年 聽聽義烏中歐班列“第一棒”的故事
- 2024-11-25中國將對澳大利亞持普通護照人員免簽停留期限延長至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