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圍繞“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作出一系列重大改革部署,提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等具體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持續推出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政策措施,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發展中推動就業增收。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著眼完善就業優先政策,不斷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一系列相關政策舉措深入推進,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從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到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再到支持和規范新就業形態,促進民生發展,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各地發揮體制機制優勢,構建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就業工作體系,不斷塑造就業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各地推動分配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居民收入穩步增加。前三季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83元,實際增長4.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40元,實際增長6.3%。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穩步推進,截至9月,參保人數達978.65萬人。面向未來,各地各部門要優化制度設計,提高社會保險制度的包容性和適用性,分層分類分步將各種勞動者納入社會保險制度,厚植民生福祉。
在改革中兜牢民生底線。推動民生發展,既要從政策舉措上進行兜底,也要從改革的層面進行完善民生保障體系,讓民生的底色更足。各地區各部門要采取一系列改革舉措,兜牢保障底線。截至9月底,全國共有城鄉低保對象4001.1萬人,其中城市低保對象634.1萬人,農村低保對象3367萬人。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完善健康優先發展的規劃、投入、治理等政策法規體系,促進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要不斷減輕群眾就醫負擔,不斷完善住房保障體系。醫療、住房、養老、教育、社保,在人民群眾最關心的領域,要持續加大改革力度,不斷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可及性,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越是在經濟發展的關鍵時刻,各地各部門越是要把民生發展放在重要位置,要切實保障包括低收入群體在內的特殊群體的基本生活保障。唯有兜牢民生底線,才能為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發展基礎,才能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在優化服務中推動人口發展。“一老一小”是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兩個重要方面。各地要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和激勵機制,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從提高優生優育水平、完善生育休假和待遇保障機制、構建生育友好的就業環境等方面,推動出臺更多具體的支持措施。各地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要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要在加大養老保障體系投入、統籌城鄉養老保障體系和照料服務體系、培訓專業人才隊伍等方面繼續發力。要充分利用我國潛在的老年消費市場,引導激勵各類經營主體積極參與,發展銀發經濟。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為中國式現代化持續注入強勁動力。(蒲都文)
- 2024-12-09【地評線】飛天網評:在開放中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
- 2024-12-09【光明論壇】守正創新,構筑中華文化的新高峰
- 2024-12-06隴中快評 | 馬家窯彩陶:絢爛的藝術與歷史的見證
- 2024-12-03改革沒有局外人旁觀者(思想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