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中華,歷史悠久,文明博大。12月4日,“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截至目前,我國有44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總數位居世界第一。透過春節申遺,讓世界看到了新時代中華文化生機勃發、氣象萬千。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春節是新的一年的開始,春節前后,圍繞著辭舊迎新、吉祥平安、團圓和諧的共同主題,人們開展一系列活動。春節前后,人們清掃房屋、張貼春聯、吃年夜飯、祭祖、拜年;年集、社火、廟會、燈會,記錄下歡樂與溫暖。在數千年的繁衍生息中,中國人學習與自然溝通相處的方法,并用節日的形式傳承至今。在歷史發展中,我國各地衍生出豐富多彩的過年習俗,每個人參與其中,既過辭舊迎新的“時間之年”,更過向上向善的“文化之年”。辭舊迎新、萬家團圓、歡樂祥和的喜慶日子,凝聚著國泰民安的共同期盼。對于每一位中國人而言,要以春節申遺為契機,既要在傳統節日中厚植家國情懷,也要在日常的工作與生活中踐行家國情懷,把“小我”融入到“大我”之中,在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集聚傳統節日的精神力量。
春節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對于世界來說,春節是風景獨特、美麗生動的窗,透過這扇窗,讓世界看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看到了勤勞團結的中國人民,看到了日新月異的中國。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持續深入,春節也逐漸走向了廣闊的世界。每逢春節,許多國家和地區便同時進入“春節時間”,越來越多國家的政要和國際組織領導人向中國人民致以新春祝福。從節日內涵到節日習俗,春節文化正被不同膚色、語言的人們知曉和喜愛。面對百年變局的加速演進,面對共同挑戰,任何人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而春節文化中蘊含的以和為貴、和合共生,則引發了廣泛的共鳴共情。平等、互鑒、對話、包容,中國春節日益走向世界,世界也張開雙臂擁抱中國春節。不同國籍、不同膚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沉浸式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刻體會家庭和睦、社會包容、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追求。
春節是一個傳統節日,也是一個文化節日。在春節走向世界的過程,也是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交融互鑒的過程。各國人民的處境和命運千差萬別,但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為改變命運的不屈奮斗是一致的,也是最容易引起共鳴的。品茶,聽古琴,賞中華戲曲,嘗傳統美食,藏在非遺里的中國故事、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以從容姿態走向世界。各地要以申遺為契機,架起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橋梁。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珠算、二十四節氣、藏醫藥浴法、太極拳、送王船、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春節相繼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以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展示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越來越多的中國非遺跨越山海,成為世界普遍接受、認同和欣賞的中華文化符號。中華文化在文明百花園中盛放,讓世界看到一個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張若麟)
- 2024-12-09【地評線】飛天網評:文化浸潤,讓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更寬廣
- 2024-12-09【地評線】飛天網評:鄉村振興要善于留住各類人才
- 2024-12-09【地評線】飛天網評:讓經濟增長的內需引擎更強勁
- 2024-12-09【地評線】飛天網評:民心所向,讓民生發展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