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灣村鄉村振興主題館展出的農具
甘肅富申民俗文化博物館展出的儺面
大利鄉韻記憶館的展品
在七里河區阿干鎮的甘肅富申民俗文化博物館,可以感受古鎮獨特的黑瓷文化和儺面文化;在七里河區西果園鎮“天下百合第一村”袁家灣村的鄉村振興主題館,可以了解袁家灣村與蘭州百合百余年的情緣;在安寧區忠和鎮平峴村的平峴民俗博物館,可以通過一件件群眾生產生活的老物件透視當地農耕文化……如今,一座座帶著泥土氣息的鄉村博物館,已成為農村展現農耕文化的獨特人文風景。
目前,蘭州市共有30家博物館列入《甘肅省博物館名錄》,這30家博物館涵蓋了文物、行業、非國有等三個類別。與此同時,我市還有不少各有特色的鄉村博物館散落在部分鄉鎮村落,它們和這30家博物館一起繪就了我市博物館的基本圖譜,共同展現、繼承著我市燦爛豐富的歷史文化。近日,記者實地走訪了我市部分鄉村博物館,了解藏在博物館里的文化與鄉愁。
麻雀雖小 五臟俱全
事實上,雖然比不了大型博物館的藏品豐富、影響巨大,但坐落在村鎮中的鄉村博物館,依然會有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藏品,展示著當地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
素有“天下百合第一村”美稱的袁家灣村位于七里河區,這里擁有比較豐厚的文化遺產和歷史底蘊。其中,該村傾心打造的鄉村振興主題館,就集中展現了該村的人文歷史風貌。目前,該館有村史展廳、民俗文化室、書畫室、根雕室、農具室、品鑒室六個展區,不僅陳列有很多珍貴的實物及文字資料,還展出有村民們精心創作的書法、繪畫、剪紙和根雕等藝術品。在這里,記者看到了20世紀80年代的《蘭州市蔬菜瓜果經營證》《農副產品派購證》等,這些證件是該村百合產業發展的見證和縮影。
與袁家灣村以百合為名片一樣,煤礦、黑瓷和木雕儺面是阿干鎮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物品,而坐落于阿干鎮的甘肅富申民俗文化博物館,就是集中展示阿干鎮煤業歷史、黑瓷技藝、木雕儺面文化的平臺。走進甘肅富申民俗文化博物館,映入眼簾的是琳瑯滿目的藏品。這里不僅有七里河區級非遺項目阿干鎮黑瓷,還有大量的陶器、木雕儺面、黃河石、字畫等。自2017年開館以來,這座3000多平方米的博物館,已擁有2萬多件藏品。
永登縣武勝驛鎮大利村村史民俗鄉韻記憶館(以下簡稱“大利鄉韻記憶館”)坐落于武勝驛鎮大利村一社。大利鄉韻記憶館是利用閑置的舊學校,通過維修加固建設而成,是當地一家集紀念、參觀學習、科研、旅游體驗于一體的科普教育基地。走進該館,便可看到手搖電話、枕頭頂子、描金匣子、連夾板子、鐮刀木锨等老物件和農耕器具,也有徽章、畫冊和當地珍貴文書、稿件、圖書等,藏品不可謂不豐富。
據了解,大利鄉韻記憶館2018年7月開館,建筑面積630平方米,展廳12個,520平方米,收藏各類展品3000余件(其中百年以上老物件200多件)。該館設村史民俗、農家書屋、科普書籍閱覽(科普書籍400多本,科學家掛圖傳記60余份,百科知識類160多本)、文體書法體驗、歷史文物、農耕老物件、古生物化石及動物標本等展廳,并制作生活老灶臺、鐵匠藝人生產加工、石磨石碾、取水壓井等體驗物件10多件,集中展現著大利村的歷史文化風貌。
曾榮獲國家“歷史再現工程博物館”榮譽稱號的平峴民俗博物館,位于安寧區忠和鎮平峴村。該館于2018年10月29日正式揭牌成立,總建筑面積310平方米,擁有兩個展廳。一樓展廳主要陳列新中國成立前、初期和改革開放初期當地百姓使用的農具、家具等器物的實物及圖片,二樓展廳則主要展示甘肅近代名人書畫。在展覽設計方面,平峴民俗館以家庭居室為單元,以實物為線索,以小見大,以物證俗,通過群眾生產生活透視當地農耕文化,重現了百余年間近現代黃土風情。
寄一份鄉愁 傳承特色文化
這些坐落于鄉村中的博物館,是當地歷史文化傳承的載體,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見證者。在展品收藏展示方面,大利鄉韻記憶館就注重挖掘當地特色。據大利鄉韻記憶館負責人龍學宏介紹,館內收藏著大利村本村的老地契,這些獨一無二的地契就是本村歷史的最好證明。可以說,大利民俗鄉韻記憶館不僅是大西北農耕文化的縮影,也是本村歷史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
甘肅富申民俗文化博物館館長楊海軍憑借自己的黑瓷制作技藝,成為七里河區第四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包括他在內,如今甘肅富申民俗文化博物館擁有3位非遺傳承人,他們專門制作黑瓷、木雕儺面,鑒別收藏黃河石等。這些手藝人的作品,讓阿干鎮的歷史具象化。同時,甘肅富申民俗文化博物館還跟七里河區王家堡小學建立了合作關系,成為該小學綜合實踐教育基地,不僅通過參觀講述的方式幫助孩子們了解阿干鎮的歷史文化,還教孩子們制作砂鍋、剪紙等,讓孩子們通過動手實踐的方式對阿干鎮的歷史文化有更深層次的認識與了解。此外,甘肅富申民俗文化博物館還積極開展國際文化交流活動。2017年7月31日,博物館成功舉辦第二屆敦煌文博會分項活動——中俄非遺文化交流,來自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等高校一行65人到博物館參觀、交流、學習。
鄉村博物館辦得“接地氣”,就是要從挖掘、展現本村本鎮本地的獨特文化魅力入手,把鄉村博物館打造成為展示、傳承當地優秀文化和民俗傳統的平臺與基地。對于鄉村博物館,楊海軍有自己的見解:“開在村鎮里的博物館,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也有不可忽視的能量。鄉村博物館一定要挖掘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展現出當地的特色文化和精神特質,不能搞千篇一律、復制粘貼,比如阿干鎮的博物館就要有阿干的特色,要有阿干的‘基因’。”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申亮 文/圖
- 2024-12-13【甘快看】慶陽香包:懷抱東方雅韻,香遇世界經緯
- 2024-12-12探尋高嶺子烽火臺遺址
- 2024-12-11武威新發現并登記文物24處
- 2024-12-11甘肅公路博物館榮獲“全國科普先進集體”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