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場場迎新盛宴在平涼上演。涌動的人群、此起彼伏的歡呼聲、處處充滿著新年的“氛圍感”,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相約平涼,看新年音樂會、逛崆峒山、賞花燈,而近日爆紅網絡的“西北秦腔王”安萬的到來,讓平涼的新年更加熱鬧歡騰。

“安萬何雄邁長安吼起大秦腔點燃冬天一把火,戲迷又狂歡崆峒當好親姑舅引爆元日幾聲雷。”這是平涼文化學者李世恩為安萬在崆峒區惠民演出所撰的對聯。安萬,憑一己之力將秦腔帶火了,也贏得了戲迷的心。

1月3日中午1時30分,平涼市崆峒區2025年第一場惠民演出大幕在綠地廣場拉開。當天,安萬劇院帶來的是《趙飛搬兵》《楊門女將》兩部大戲。他們精湛動情的表演迅速點燃了平涼觀眾的熱情。演員融入劇情而淚流滿面,觀眾更被劇情帶得熱淚沾襟。這是陜甘獨有的腔調,高亢激昂的怒吼聲中,有撕不斷扯不盡的幽怨沉緩,帶著歷史的沉重,帶著天然的粗糲決絕,給人的心靈一種釋放和治愈。

“潼關以內白旗展,老娘的尸身掩下邊……”安萬出場了,他和臺下戲迷一起齊吼《興漢圖》中吳漢的唱段,沒有化戲妝的臉上有些缺憾,但更像是被蓋了歷經風雨后的勛章,過往的艱辛榮辱,他已然釋懷,他把人生唱進了詞曲里,唱進了那激昂和硬朗的腔調里。這是他的舞臺,也是所有人的舞臺,他們的身后是茫茫北塬,是溫柔的涇河,是烈烈的西北風,是秦腔生長的地方。

“感謝平涼的姑舅爸、姑舅媽對安萬的支持和厚愛,我們要把最崇高的敬意奉獻給平涼的姑舅。”安萬向愛著秦腔的平涼父老鄉親連聲道謝。
生旦凈末丑,粉墨演春秋。一出好戲如同一座情感的橋梁,將親情、友情和鄉情緊密相連。開場演出定于下午1點半,但是上午11點就有大批的戲迷從不同的地方趕來,闊大的綠地廣場變得擁擠,一時間人聲鼎沸,熱鬧非凡。演出期間,鐵粉們堅守舞臺前,點戲評戲滋滋有味,頭頭是道。

來自崆峒區麻武鄉的70歲老人趙宇輝,特地坐了將近一個小時的公交車趕來看戲,他跑到后臺,看見了忙前忙后的安萬,不忍上前打擾他,托人給安萬代話,“太愛看你的戲了。但唱戲太累,你要注意身體,好好休息。”
不僅是年長戲迷,年輕觀眾的熱情更讓安萬始料未及。
來自靜寧縣的80后戲迷鄒亞龍專門租了一輛大巴車,邀請了50個靜寧鄉黨來平涼看戲。他還為安萬準備了一個大紅包。他說:“我以前不愛聽秦腔,但安萬的勵志故事讓我動容,我開始關注安萬,在網絡平臺上看他唱戲,那種感染力深深震撼了我,漸漸的,我聽懂了秦腔,聽懂了苦音背后的蒼涼感和人生況味。”

“今天我是第一次看到這么好的戲。我喜歡他們每個人的表演,那么認真,那么較勁,就好像是拿生命在唱戲。”來自西峰市的戲迷范勝英從2日晚就趕到了平涼,一是為了一睹安萬的風采,過過戲癮;二是為了和朋友一起逛逛崆峒山。記者現場采訪時發現,抱持著這種想法的異地戲迷很多。
來自西安的戲迷范敏聲稱自己不只是為看戲而來,更為美食而來。“聽說平涼的羊肉泡比陜西的好吃,我特意過來品嘗,看看有沒有你們宣傳的那么好。”于異地的戲迷而言,借著看大戲的機會,把城市的景點、特色美食打卡一遍,“跨城之行”才算圓滿。

一場極具吸引力的惠民演出背后承載的是幾千人的衣食住行,本次惠民演出用文化特色來加持文旅消費體驗,提升城市知名度,崆峒區主要做了三個方面:一是融入平涼美食,二是提升服務品質,三是展示城市形象。
具體執行方面,崆峒區將惠民演出與“厚道甘味·樂享消費”年貨大集進行組合,做熱崆峒人氣,做旺崆峒商氣,為平涼冬春旅游再添一把火。同時,推出數條安萬品嘗平涼美食的短視頻,引發粉絲社交媒體轉發分享,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歡平涼美食。宣傳方面,協調省級駐平及市級媒體、網絡名人、自媒體大咖大力宣傳報道此次惠民演出,通過各種媒體矩陣協調發力。

惠民演出只是一個吸引物,想要像吸鐵石一樣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需要城市具有綜合性實力。比起對宣傳和文旅消費的關注,“辦好演出,留住一群人”更值得追求。崆峒區在此次惠民演出前做好內功,通過安裝臨時移動廁所、全力做好應急措施等各個方面保障演出順利進行,給外地游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有網紅專門就此拍攝小視頻,點贊崆峒區為此次演出所做的細致、周到的服務。

“安萬邀請大家來大美平涼賞美景,嘗美食,感受這里的風土人情,我來了,感受了,體會到這里的厚道實在、熱辣滾燙,一下子就愛上了這里。”來自西安的游客陸凡對記者說,愛上平涼有太多理由,連執勤的小哥哥都那么帥,她希望每個季節都能來一次平涼,賞遍平涼四時風景。
- 2025-01-06涼州臉譜非遺傳承人張發仁:一筆一劃皆故事
- 2025-01-06“第十一屆全國大眾冰雪季”甘肅省大眾冰雪普及季滑雪公開賽開賽
- 2025-01-06天水秦安石節子村:鄉村振興融入藝術夢想
- 2025-01-03“西北秦腔王”來了 1月7日-9日安萬將在蘭州連演三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