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軟實力指數》2月20日在英國倫敦發布,中國的軟實力排名從去年的第三上升至第二。美國繼續位列第一,英國、日本和德國分列第三至第五名。
國家軟實力,主要指一個國家的文化實力,它是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大國發展既是硬實力的發展,也是軟實力的提升。中國軟實力躍居全球第二,彰顯文化自信增強。
堅持文化事業、文化產業雙輪驅動。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基本途徑,也是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不斷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能力持續提升。從城市到鄉村,全國3300多個公共圖書館,1萬多家文化館、博物館,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截至2024年底,我國共建成近4萬個新型公共文化空間,覆蓋社區街道、旅游景區等各種場景。促進文藝事業繁榮發展,文學、美術、音樂、戲劇、舞蹈、影視等精品迭出,熱忱描繪新時代新征程的恢宏氣象,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不斷開拓文藝新境界。近日,《哪吒之魔童鬧海》登頂全球影史單一市場票房榜,里程碑式突破成為中國文化創新的實力、魅力、活力的生動注腳。
推動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文化和科技相生相伴,二者互促共榮、深度融合,是推動文化繁榮與科技創新的重要途徑,也是建設文化強國的現實需求。大數據、云計算、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數字孿生、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今的中國,科技已嵌入文化傳承發展、演繹呈現、交流傳播等各個環節,持續推進文化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業態創新和模式創新,豐富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特別是AI創作、虛擬現實、元宇宙等新技術,為中國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科技的結合,正在催生全新的文化形態和表達方式。2024年中國首款3A游戲《黑神話:悟空》,把傳統建筑、服飾、神話故事融入其中,以創新表達在海內外廣受好評。
堅持游客“迎進來”與文化“走出去”并重。在漫長文明發展史中,中國人民創造了璀璨奪目的中華文明,為人類文明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文化傳播需要人文交流。游客“迎進來”與文化“走出去”并重,對于塑造國家形象、提升文化軟實力、維護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義。2024年,72小時、144小時、240小時,中國的過境免簽政策不斷放寬、優化,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來到這里,體驗中國文化、感受中國之美,看見一個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同時,中華文化“走出去”,正走出一條以文載道、以文傳聲的人文交流之路。各類大型展覽一次次走出國門,中國的語言、文字、文學、藝術、服飾、禮儀、茶文化、武術等,越來越廣泛地在世界各地傳播和流行。從“走出去”到“扎下根”,中華文化在與其他國家的交流融合中煥發出強大生命力。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將繼續以開放包容的姿態,與世界各國民眾分享文化成果,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中國軟實力不斷提升,不僅是中國之福,更是世界之幸。(向秋)
- 2025-02-24【地評線】飛天網評:激蕩區域協調發展的澎湃動能
- 2025-02-24【地評線】飛天網評:做好農作物減“肥”增效大文章
- 2025-02-24【地評線】飛天網評:擔當作為,確保清朗行動落實見效
- 2025-02-21經濟大省何以挑大梁(人民時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