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作為2025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之一。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在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穩步前行。
綠色是生態的本色,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觀察中國經濟的發展脈動,綠色無疑是一個重要的關鍵詞。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們錨定新時代的“首要任務”,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以發展“含綠量”提升增長“含金量”,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不斷厚植。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和最具競爭力的清潔能源產業鏈;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量邁上千萬輛級臺階,連續10年位居全球第一;“無廢城市”建設按下加速鍵,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綠色發展動力十足……一個個鮮活案例,彰顯我國加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積極成效,照見追“新”逐“質”的堅實步伐。這充分表明,發展“含綠量”完全可以轉化為增長“含金量”,全面綠色轉型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全面綠色轉型,離不開有力的政策護航。《關于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的實施意見》《美麗城市建設實施方案》《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等文件相繼印發實施,美麗中國建設“1+1+N”實施體系不斷完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出爐,打出財稅、投資、金融、價格政策等多方面“組合拳”;電力碳足跡因子數據發布,供不同主體核算電力生產和消費產生的碳足跡使用,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綠色低碳轉型……處理好破與立的關系,把握好政策節奏和尺度,構建有利于全面綠色轉型的政策機制,讓綠色轉型更加順暢。今天,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加快形成,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新業態、新產業、新技術快速涌現,我們在全面綠色轉型中實現更高效發展。
全面綠色轉型,是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的題中必有之義。全面綠色轉型不是做簡單的加減法,發展新質生產力更不是忽視和放棄傳統產業。目前,通過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改造,有效提升傳統產業的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競爭力,使傳統產業煥發新生機,釋放新動能。在寧夏銀川靈武,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持續發力技術創新,實現了從“靠煤吃煤”到“點煤成金”的轉變;在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化工園區,每年可將20萬噸二氧化碳“變廢為寶”,實現經濟效益與環保效益“雙豐收”……一個個故事,深刻昭示“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以發展的“含綠量”提升增長的“含金量”,我們定能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路上行穩致遠。
綠色家底越厚實,發展后勁越十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是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發展領域,我國在這方面的潛力相當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經濟增長點。”從2012年至2023年,中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成功支撐了年均超過6%的經濟增長。在此期間,單位GDP能耗下降了8%,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更是大幅下降超過35%,綠色成為新時代中國的鮮明底色,綠色發展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特征。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中國未來發展藍圖,對“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戰略部署。追“新”逐“質”,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完善綠色低碳發展經濟政策,推進綠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強,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浪潮將更加澎湃,綠水青山將永續造福人民、澤被子孫。(丁恒情)
- 2025-02-28【地評線】飛天網評:牽頭制定國際標準,為世界發展注入“中國智慧”
- 2025-02-28【地評線】飛天網評:夯實智能算力發展的人才根基
- 2025-02-28【甘快說·地評線】飛天網評:基層治理再優化,輕裝上陣謀振興
- 2025-02-28對待“數智員工”不能葉公好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