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醬醋作坊正在煉醬,還有手工黃米醋馬上釀好,各種熟食小吃都準備好了,有需要的,直播間下單。”連日來,甘肅省慶陽市環縣莊子峁生態農莊負責人楊清艷在直播間為全國各地的游客介紹當地的特色小吃,這個地處隴東深山里的村莊,近兩年成為慶陽市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的典范。
豆腐坊里熱氣騰騰、油餅坊里香味撲鼻、直播間里互動頻頻,研學試驗田準備翻新、大棚香瓜開始栽種、農家樂陸續啟動……春季以來,環縣洪德鎮耿塬畔村的莊子峁,熱火的場面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為全面推廣莊子峁經驗,慶陽市從2024年8月起,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實施農文旅融合發展百千萬工程,打造一百個農文旅融合特色村、培育一千個直播賬號、培育一萬個帶動型農戶,推動形成鄉村振興新業態、新格局。

甘肅省慶陽市環縣莊子峁“辣嬸”直播宣傳自家的石碾辣椒面。(資料圖)安志鵬 攝
精心謀劃 聚力統籌推動
在深入調研摸排的基礎上,慶陽快速形成打造特色村情況采集表和項目清單,共梳理基礎設施提升改造、電商直播間打造、特色產業發展等項目174個。
慶陽深度挖掘莊子峁成功經驗,圍繞致富能人“不忘山莊”、文旅融合“發展農莊”等7個方面,策劃編印《環縣莊子峁,咱老百姓的阿勒泰》宣傳冊,向縣區、鄉鎮、特色村及市直有關部門發放,提供學習參考和啟示借鑒。
當地整合農業、文旅、商務等部門項目資金,培育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能直播、有情懷的“新農人”。慶陽市市直相關部門采取集中講解、現場教學、外出考察、研討交流等方式,聯合舉辦“新農人”培訓班26期;各縣區累計舉辦農文旅融合業務實訓班82期,為百千萬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慶陽市鎮原縣上肖鎮翟池村以當地天然翟池為依托,深入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資料圖)安志鵬 攝
資源整合 創新融合路徑
農文旅融合,農業是根本。慶陽市指導特色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20個特色村新建種養基地28個,培育龍頭企業26個、合作社38個、種養大戶112戶,建辦農副產品加工企業11個。引導特色村農戶利用房前屋后、空閑場地,發展五小產業573戶,帶動每戶農戶年收入增長3850元。
借助“臻品甘肅”縣區子平臺、蘭洽會、電博會等平臺,慶陽策劃舉辦線上線下促銷活動,農特產品網銷規模持續擴大,占到全市網絡零售總額的46.13%。環縣被確定為全國農村電商“領跑縣”,市內4名網絡主播被評為全國農村電商直播優秀案例。
與此同時,慶陽積極實施翟池景區提質擴容等文化旅游項目,依托農文旅融合特色村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6個,環州故城窯洞客館成功創建為國家乙級旅游民宿。組織開展鄉村旅游體驗行等文化惠民演出近30場次,非遺進景區示范性活動9場次,環州故城《印象環州》等旅游景區常態化駐場演出95場次。2024年,慶陽接待游客3500萬人次,實現旅游花費180億元。

慶陽市合水縣太莪鄉黑木村村民在黑木崖生態康養農莊手工作坊晾曬粉條。(資料圖)安志鵬 攝
典型引路 競相趕超發展
在“因地制宜、創新探索,做亮特色、做強典型”這一思路的引領下,慶陽各特色村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形成了趕超發展的火熱態勢。
華池縣荔園堡村依托南梁革命紀念館,開展“跟著奧運冠軍游學南梁”等紅色研學活動200多場次。寧縣中村村建成蘋果采摘園、櫻桃采摘園、文創產品銷售商店各1處,舉辦村BA等活動8場次。
慶城縣老莊村新建萬噸級果蔬倉儲與分揀基地2處,新建年生產40余噸蘋果果脯、果醋、果汁等系列網貨產品生產加工廠1處。鎮原縣毛莊村建成朝天椒種植基地300畝、辣椒烘干車間1處,開發自制辣椒醬、干辣椒等特色農產品10余類,培養千人以上直播賬號10個,帶動農戶150戶。
西峰區李嶺村積極實施全省鄉村旅游示范區項目,露天火鍋、粟園餐廳營業收入近400萬元,同比增長40%,帶動村集體分紅收入37萬元,全年接待游客達10萬人次。正寧縣龍咀子村直播宣傳民族點心、土蜂蜜蘸醬、全牛宴、十大碗等特色小吃,新建民族特色食品加工車間1處,改造特色民宿5處,實現銷售收入23.3萬元。
如今,慶陽20個農文旅融合發展特色村初具雛形,全市培養粉絲千人以上直播賬號651個,累計帶貨銷售額2970.94萬元,農文旅融合打開了鄉村振興的新天地。
- 2025-03-21《金城關景區創建國家5A級景區總體規劃》研討會召開
- 2025-03-21古老技藝的守望與傳承 嘉峪關大轱轆車你見過嗎?
- 2025-03-21“非遺手藝”遇上“新零售” 一碗面玩轉全國市場
- 2025-03-17隴南市開展《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宣傳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