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一頭連著國家發展,一頭系著百姓生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中,唯有堅持“三問于民”,即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方能精準把握改革方向,切實提升改革成效,真正答好改革為民這張時代考卷。
問需于民,找準改革“著力點”。改革的初衷是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只有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傾聽百姓呼聲,了解他們的急難愁盼,才能讓改革有的放矢。曾幾何時,老舊小區停車難問題困擾著眾多居民,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相關部門通過實地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廣泛收集民意,精準聚焦這一需求,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合理規劃停車位,有效緩解了停車難題。這一改革舉措正是問需于民的生動實踐,從群眾需求出發,將有限的資源用到刀刃上,切實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
問計于民,匯聚改革“金點子”。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蘊含著無窮的智慧和創造力。在改革過程中,充分征求群眾意見,鼓勵他們建言獻策,能夠為改革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以某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例,政府沒有“大包大攬”,而是組織村民代表召開座談會,讓村民參與方案制定。村民們結合本村實際,提出利用閑置荒地建設小花園、小菜園,發動村民義務投工投勞清理垃圾等好點子。最終,整治工作既節省了資金,又充分調動了村民積極性,使村莊面貌煥然一新。問計于民,廣納群言,不僅讓改革方案更具科學性、可行性,更激發了群眾參與改革的熱情,形成改革強大合力。
問效于民,檢驗改革“成績單”。改革成效好不好,群眾最有發言權。只有以群眾滿意度為衡量標準,及時評估改革效果,才能確保改革不偏航、不走樣。在一些政務服務改革中,推行“好差評”制度,讓群眾對服務質量進行評價。這一舉措促使政府部門不斷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水平,以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效贏得群眾認可。倘若改革脫離群眾評價,自說自話,即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也可能與群眾期望背道而馳。問效于民,是對改革成果的檢驗,更是推動改革持續深化的動力。
改革之路,道阻且長。但只要始終堅持“三問于民”,把群眾需求作為改革的“風向標”,把群眾智慧作為改革的“動力源”,把群眾滿意作為改革的“試金石”,就一定能在改革浪潮中破浪前行,書寫出一份令人民滿意的改革答卷,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新時代的改革征程上,讓我們以“三問”為筆,繪就改革為民的壯麗畫卷。(申紅梅)
- 2025-03-24【甘快說·地評線】飛天網評:抓實興業強縣富民,推進鄉村振興
- 2025-03-24學生直呼教師姓名,掌摑豈能挽回教育尊嚴?
- 2025-03-24鐵路積分優惠新政賦能經濟民生雙循環
- 2025-03-24國鐵“上分”,銀發族的專屬浪漫積分來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