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旗下嵐圖汽車等自主新能源品牌向東風日產等合資品牌輸出“三電”總成等技術,小鵬汽車與大眾集團合作研發純電汽車,上汽集團攜手奧迪聯合開發智能數字平臺,中國自動駕駛企業與豐田成立合資公司……近年來,汽車行業“反向合資”“技術出海”的故事,屢屢引發關注。
曾經,汽車合資是學習國外先進生產技術、管理模式,為國內產業鏈構筑基礎的重要途徑。而當下,合作的生態已悄然改變,合資車企在新能源時代開啟了接受“技術反哺”的新篇章。我國汽車行業從技術引進者到技術輸出者,角色轉變何以可能?
實現角色轉變,靠的是自主創新。自主創新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爬坡過坎、發展壯大的根本。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之所以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科技創新是關鍵變量。我國堅持“三縱三橫”研發布局,即以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為“三縱”,電池、電機、電控為“三橫”,通過20余年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培育,已構建起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水平不斷提升。近年來,我國在單車智能硬件、智能決策、全棧解決方案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領先進展,高階自動駕駛技術領跑全球勢頭顯現,自動駕駛汽車產業商業化進程處于全球領先地位,新能源汽車產業在逐步自主可控中漸趨引領。從國產大算力芯片、激光雷達,到混動技術、智能駕駛技術,一個個關鍵技術的突破,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實現彎道超車、領跑全球。
實現角色轉變,靠的是協同創新。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產業鏈長、涉及面廣、帶動性強,其上游產業鏈涵蓋動力電池、氫燃料電池、電機及電控系統以及傳統汽車零部件等領域,中游產業鏈涵蓋整車制造等領域,下游產業鏈涵蓋充電樁等領域。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如神經網絡般交織,每個節點的突破都能推動整個產業的躍升。行業上中下游各環節堅持協同發展、跨界融合、互為支撐,實現大中小企業聚鏈成群、優勢互補、合作共贏。配套充電樁、減免購置稅、啟動公共車輛全面電動化試點……政策加力支持,企業加碼研發,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充分發揮完備產業體系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促成了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從跟跑變為領跑。
實現角色轉變,靠的是開放創新。創新不是一地一域之事,不能閉門造車。中國的科技創新并非獨善其身,而是在交流合作中分享機遇,推動實現成果共享、生態共建、發展共贏。隨著中國汽車產業加速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國車企在新能源核心技術、產品創新領域積累了先發優勢,新能源汽車在海外市場受到歡迎和好評,受到傳統國際汽車品牌巨頭的重視和認可。當前,越來越多的中國車企開始選擇在海外投資建廠,同時帶動產業鏈企業抱團出海,實現基于規模化效應下的降本增效。與此同時,跨國車企利用中國市場、技術和制度開放等優勢,實現了“在中國,為世界”的轉變。從技術引進到“技術反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也造福世界,正是中國堅持開放創新的一個縮影。
時代車輪滾滾向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進入智能網聯時代。牢牢抓住科技創新“牛鼻子”,繼續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不斷挑戰高峰,不斷突破自我,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進一步擴大科技開放合作,中國新能源汽車必將在智能化、網聯化的下半場繼續引領潮流。(向秋)
- 2025-03-27總投資18億 通渭溫泉項目打造西北溫泉康養新地標
- 2025-03-24讓黨員教育培訓入腦入心入行
- 2025-03-24蓄好黨員隊伍的“源頭活水”
- 2025-03-24抓住“實干”這個傳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