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和“三個沒有變”,我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心一以貫之、政策措施不斷深化,讓廣大民營企業安心謀發展。各地區各部門以釘釘子精神,扎扎實實、不折不扣將政策措施落實到位,全力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在積極減負中激蕩發展活力。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壓力挑戰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經營管理的挑戰,也有市場環境的壓力,各地各部門要主動作為,持續為民營企業減負,讓民營企業能夠輕裝上陣。2024年,積極的財政政策為民營企業發展減負擔、添活力,民營經濟納稅人享受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的主要政策減稅降費及退稅15870億元。正是有惠企政策的加持,2024年民營經濟銷售收入增速比全國企業平均水平高0.5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3%和4.7%,較全國同行業企業分別高1.8個和1.7個百分點。從“兩新”政策來看,真金白銀的投入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減負,民營企業獲得感尤為明顯,民營企業采購機械設備類金額同比增長8.4%,高于其他類企業。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各地各部門要落實各方面的政策,在積極減負中讓更多民營企業享受政策紅利。
在政策支撐中增強發展動力。推動民營經濟發展,要從民營企業的角度出臺更多政策舉措,下大氣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方面的問題。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和金融監管總局聯合組建的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加快落實,自2024年10月機制啟動以來,截至今年2月,累計走訪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經營主體超5000萬戶,授信超10萬億元。在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的引導下,金融機構加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首貸融資,截至2024年底已發放貸款近500億元。“科創板八條”“并購六條”等政策支持民營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發展壯大。除了融資支持之外,各地區各部門更加注重綜合施策,推動財政、金融、就業、產業、科技等政策協同發力,為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賦能。在經濟發展的關鍵時刻,各地要主動向民營企業敞開懷抱,鼓勵各類企業、科研院所、個人組成創新“共同體”,加快科技創新策,為民營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在深化改革中拓展發展空間。民營經濟作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民營企業數量占企業總數92%以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超過92%,世界500強中我國民營企業數量從2018年的28家增加到34家。激發民營經濟活力,除了在政策方面進行強力支撐之外,還要持續深化改革,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提供更好的發展土壤。各地各部門要繼續支持民營企業在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投資布局,在鐵路、核電、水利、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領域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重大項目。要落實“非禁即入”要求,盡快修訂出臺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要細化舉措,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兩重”建設和“兩新”工作,要加快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為民營企業厚培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發展土壤,不斷提升我國民營經濟的規模實力、創新水平、國際競爭力。(張若麟)
- 2025-03-27耕好“兩塊良田”(人民時評)
- 2025-03-27“最先進的”與“最基本的”(人民論壇)
- 2025-03-27營商環境育發展動能(評論員觀察)
- 2025-03-27耕好“兩塊良田”(人民時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