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島三月,天藍海碧。世界目光再次聚焦海南博鰲。3月27日上午,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開幕式舉行。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多位政界、工商界、智庫學者和媒體代表參加。在全球經濟緩慢復蘇的背景下,通過博鰲亞洲論壇這個窗口,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發展的動力與活力。
在區域合作中激發中國動力。中國推動區域合作、協調發展,不讓任何一個伙伴掉隊,既為亞洲各國注入了動力,也對當今世界具有示范意義。從中老鐵路托起老撾農戶的“致富夢”,充實中國市場的“果籃子”,成為中國與東盟雙向奔赴的“黃金大通道”,到雅萬高鐵成為高頻出行人群的首選交通方式,中國在推動區域合作中邁出了堅實步伐,取得了顯著成效。多年來,中國主動擔當擔責,推動亞洲國家互聯互通網絡不斷完善,一大批共建“一帶一路”標志性項目紛紛落地。當前,世界百年變局深刻演變,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強權政治抬頭,地緣政治與經濟格局正面臨重塑,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期待亞洲聲音。在全球不確定性進一步上升的背景下,亞洲要團結起來,共同致力于穩定與進步,要持續推動區域合作,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
在轉型發展中提供中國借鑒。近年來,中國既重視經濟增長速度,也重視經濟增長質量。中國始終在積極踐行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和責任,在推動技術創新的基礎上推動電動汽車、鋰電池、風力渦輪機及自動機器人等領域取得的成果。得益于中國技術,太陽能電池板等可再生能源產品的成本大幅降低,助力各國有效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在推動自身轉型發展的同時,也為亞洲和全球經濟提供了中國借鑒。中國依托強大的生產能力和創新能力助力其他國家發展,為世界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創造了機遇。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今世界,中國是世界經濟發展的“穩定錨”。面對更加曲折復雜的全球化進程,亞洲各國要堅持團結協作,加快轉型發展,持續推動經濟全球化。中國在推進經濟全球化方面發揮了積極、重要的作用,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全球發展倡議,對于推進包容、普惠的可持續發展非常重要。
在創新發展激蕩中國活力。科技創新在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過程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國依靠科技創新增強了經濟發展的韌性活力,也為全球經濟增長注入了新動力。近年來,中國更加重視科技創新,中國經濟向“新”而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科技創新,科技成果顯著。尤其是開年以來的人工智能技術,引發了廣泛關注。當前,全球科技發展面臨很多挑戰。中國依靠科技自立自強,在科技領域取得豐碩的自主創新成果,彰顯了中國科技發展的韌性。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幫助更多國家成為技術變革的參與者、推動者、受益者,與各國共推發展、共護安全、共享成果。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等給世界帶來發展新機遇,中國在科技合作方面踐行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合作理念,不僅有助于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也在人類發展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張閑語)
- 2025-03-30【地評線】飛天網評:為黨的作風建設注入新活力
- 2025-03-30【地評線】飛天網評:為民營經濟發展注入政策“活水”
- 2025-03-30【地評線】飛天網評:為民營經濟發展注入政策“活水”
- 2025-03-27耕好“兩塊良田”(人民時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