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天下之大本也。”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鄉村振興戰略,作為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承載著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當下,唯有精準發力、協同推進,才能繪就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振興“發展卷”。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石,為畫卷勾勒堅實的輪廓。產業是鄉村經濟的命脈,沒有興旺的產業,鄉村振興便如無本之木。各地應立足本地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在一些山區,可憑借豐富的自然資源,發展生態旅游、特色農產品種植等產業。例如,四川的一些山區,利用獨特的地形地貌和優美的自然風光,開發出多條鄉村旅游線路,吸引了大量游客。同時,當地農民種植的高山蔬菜、水果等農產品,也借助旅游的東風,打開了銷路,實現了產業的融合發展,為鄉村經濟注入了強大動力,撐起了鄉村振興的“四梁八柱”。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底色,為畫卷渲染清新的色彩。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鄉村建設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而應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一方面,要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治理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另一方面,要注重保護鄉村的自然風貌和生態系統,保留鄉村的田園風光、鄉土氣息。像浙江的許多鄉村,通過整治河道、綠化村莊、保護古村落等措施,打造出了一個個生態優美、宜居宜游的美麗鄉村,讓鄉村成為城里人向往的地方,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為畫卷增添深厚的底蘊。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鄉風文明關乎鄉村的精神面貌和價值追求。要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挖掘和傳承優秀的鄉土文化、民俗文化。通過開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評選等活動,樹立榜樣,引導農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同時,要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完善農村文化設施,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滿足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比如,一些鄉村建立了文化禮堂,定期舉辦戲曲表演、書畫展覽、農民運動會等活動,豐富了農民的業余生活,凝聚了鄉村發展的精神力量。
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保障,為畫卷提供穩定的支撐。健全的鄉村治理體系是鄉村和諧穩定發展的前提。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讓農民群眾真正參與到鄉村事務的管理中來,激發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同時,要推進法治鄉村建設,加強農村法治宣傳教育,提高農民的法治意識,依法化解農村矛盾糾紛。只有治理有效,鄉村才能實現長治久安,各項事業才能順利推進。
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已經展開,讓我們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堅定的決心、有力的舉措,一筆一劃地繪就鄉村振興的“發展卷”,讓廣袤的鄉村大地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讓農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吳狄)
- 2025-04-17“三措并舉”厚植鄉村振興“人才林”
- 2025-04-17【地評線】飛天網評:直面壓力挑戰,增強外貿發展韌性
- 2025-03-31【地評線】飛天網評:為高質量充分就業再加一把力
- 2025-03-31【地評線】飛天網評:為全球共同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