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高額彩禮、大操大辦、人情攀比等不良習俗加重群眾負擔,影響社會風氣。村規民約是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自治性規章制度,也是推動鄉村治理和鄉風文明的重要一環。通過村規民約破除陳規陋習、推進移風易俗,需要匯聚各方合力。
常態化推進移風易俗。由于移風易俗的復雜性以及工作的群眾性,來自上級部門單方面的強制要求,往往效果有限,難以持久。從各地的經驗做法來看,從村規民約著手,循序漸進地推進移風易俗,才能更好地改變各種陳規陋習。移風易俗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村規民約要發揮引導與約束作用,對農村婚喪禮俗、人情消費等發出建設性倡議,為移風易俗提供制度規范。由群眾參與制定,并充分考慮當地社會文化傳統,在操作落實上可行的村規民約,能夠扎根基層更好發揮作用。各地通過村民代表大會、上門入戶等方式征集意見,將婚喪宴席規模、彩禮限額等具體標準寫入村規民約,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細則,既避免了“一刀切”,也讓村規民約更具有執行力。在村規民約的制定過程中,基層黨委和政府可以提出倡議和引導,增強其權威性。在具體實踐中,黨員干部要帶頭遵守,相關部門要及時進行監督問責,才能推進移風易俗常態化。
規范化落實村規民約。各地在制定村規民約過程中要注重引領引導,要讓村規民約更加接地氣,起到強有力的規范約束作用。人情社會與制度規范并不矛盾,如傳統人情關系中的鄰里互助、誠實守信等正向倫理值得大力提倡,可以將其納入村規民約中,讓硬性規定既符合法律框架,又貼近村民生活。要確保村規民約條款與法律不能沖突,推動對村規民約進行司法確認,提升其權威性。村規民約中除了明確的禁止性條款,還要配有獎懲措施,要在村規民約中細化紅白事操辦標準,通過“物質獎勵+通報批評”遏制攀比浪費。在村規民約落實上,要在“硬約束”的框架下,合理轉化群眾需求。對于部分富裕家庭,有意愿、有能力“大操大辦”,其本質是獲取社會正向評價的需求,需求本身可以理解,只是表達方式欠妥。對此,各地要考慮通過設立敬老愛老、扶貧助學等有益活動,引導其投身到公共事業建設中來。
通俗化樹立文明新風。推動移風易俗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既要靠村規民約進行硬約束,也要靠觀念轉變,通過樹立新時代文明新風進行引領。在治理方式上要有所創新。各地要強化黨建引領,以支部牽頭、黨員帶頭、村民參與的模式修訂村規民約。要因地制宜將自治單元下沉到田間地頭,充分發揮農村婦聯、紅白理事會、鄉賢理事會等各類組織的力量,推動“身邊人管好身邊事”,凝聚婚俗婚風改革的合力。各地要采用“順口溜”“五字歌”等易記形式宣傳村規民約,提升執行實效。注重與積分超市結合,村民參與環境整治、志愿服務可兌換生活用品,通過文明實踐送服務上門,激發群眾參與熱情。在執行過程中,各地要強化村民的參與意識,對遵守村規民約的村民進行表彰,對違規者公開批評,強化自治約束力,由村民互評督促落實村規民約,促進移風易俗觀念深入人心,實現文明鄉風與基層治理雙提升。(張閑語)
- 2025-04-17【地評線】飛天網評:消博會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 2025-04-17【地評線】飛天網評:從數智融合浪潮聆聽時代新聲
- 2025-04-17【地評線】飛天網評:培養造就更多民政高技能人才
- 2025-04-17【甘快說·地評線】飛天網評:讓國家安全意識融入點滴與日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