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人工耳蝸植入是治療重度、極重度耳聾乃至全聾的有效手段。2025年3月起,全國各地相繼執行國家組織人工耳蝸類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中選政策,人工耳蝸類耗材單套價格降幅明顯。對集采中選的人工耳蝸質量,藥監部門嚴格監管,始終堅持“全覆蓋”“零容忍”。越來越多的聽力殘疾人有了聽到新“聲”的機會。(《人民日報》)
植入人工耳蝸是目前治療耳聾的有效方法。然而,曾經植入人工耳蝸數十萬元的醫療費用,讓不少聾人望而卻步。自從人工耳蝸獲得國家集體采集以來,單套價格逐步被打下來,一些地方的價格從平均20余萬元降至5萬元左右,價格降幅高達75%。可以說,集采人工耳蝸是惠民之舉,讓大部分聾人能夠承擔得起,助力他們重獲新“聲”,實現“聽得見”的人生愿望。
我國聽力殘疾人約2780萬人,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深,這一群體的規模還在不斷擴大,聽力問題備受關注。研究證明,處于聽覺中樞發育黃金期的3歲以內聽障兒童,越早進行人工耳蝸植入,聽力康復效果越好。嬰幼兒聽力障礙一旦確診,應盡早植入人工耳蝸,這樣就可以恢復聽力功能,正常交流。但過去,植入人工耳蝸動輒數十萬元的費用,讓不少患者望而卻步。特別是對貧困家庭的聽障兒童來說,無疑讓他們失去聽聲學語的黃金時期,以致變成一名聾啞人。
2018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意見》,首次在國家層面將0至6歲聽力殘疾兒童康復納入基本公共服務的制度性安排,明確財政兜底保障。2024年12月,第五批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納入人工耳蝸,人工耳蝸類耗材單套(含植入體、言語處理器)價格,從平均20余萬元降至5萬元左右。部分地區還可以疊加醫保報銷政策,患者的經濟負擔明顯減輕。可喜的是,在系列優惠政策下,人工耳蝸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已使我國近90%的聽障兒童能夠聽聲學語,進入普通學校學習。同時,以前無法享受優惠政策的成年人和老年人,如今也有經濟能力植入人工耳蝸。可見,集采把人工耳蝸價格打下來,惠及了千萬聾人,讓他們能夠“聽見”這個世界的美好。
人工耳蝸植入,能使全聾患者恢復部分聽力,經過語言訓練,可以恢復正常交流。國家集采人工耳蝸,把價格打下來,加上目前已有10多個省份將人工耳蝸納入醫保報銷范圍,雙重利好之下,不僅大幅度降低了聽障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也為社會公益救助聽障群體的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展提供了可能,將讓更多的聾人重獲新“聲”。
事實上,植入人工耳蝸后,不可能一蹴而就便恢復如常聽力,還需要較長時間的康復訓練和適應過程。因此,需要全社會對聽障人士給予理解和關愛,以平常心看待人工耳蝸植入者,讓他們的人生像正常人一樣越來越精彩。(丁家發)
- 2025-04-18【甘快說】新舊房兩手抓 讓千家萬戶住上好房子
- 2025-04-18強化精準思維 提升服務群眾質效
- 2025-04-18【地評線】飛天網評:一季度良好開局,鼓舞人心士氣
- 2025-04-18【地評線】飛天網評:推動學習教育取得務實成效






